【本報訊】自年初開始,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影響社會運作,本港不少建築地盤施工亦受阻,加上一直困擾香港的土地供應問題未有解決方法,令未來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受到影響。運輸及房屋局公佈數據,截至上月底本港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有9.2萬個,按季減少3,000伙,更是自2016年第一季以來四年新低。
運輸及房屋局數字顯示,未來3至4年本港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有9.2萬個,包括現樓貨尾1.1萬個、樓花6.1萬個,以及已批出土地可隨時動工的單位2萬個,整體潛在供應量比3月時公佈的數字減少3,000個。
半年施工量僅8,100個
至於第二季施工量雖然按季大幅增加至7,200個,比第一季的900伙增加7倍,按年都增加3.2倍,但半年來僅有8,100個,為去年全年18,500伙施工量的44%,未夠一半。反而第二季單位落成量7,600個,按季增加1倍,按年增加58%;上半年累計有1.14萬個,按年增加1倍,已達去年全年落成量近84%。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認為,雖然運房局預測數字按季下調3,000伙,但並不需要抱太大擔心,自己亦一向不會參考相關數字。林一鳴解釋,政府的預測數字慣性「誇大」,形容是「絕對錯誤」。每年大約有1.3萬至1.4萬伙的私人住宅落成,以此實際落成量推算,未來3至4年後,實際供應與運房局預測數字差距更大,供應更加不足。由於相信供應仍然不足,林一鳴預期未來樓價持續向上。
經濟不景下難推高樓價
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指,運房局預測未來3至4年住宅供應數量有所下跌,數據符合預期,主要由於社會運動及疫情關係,一手樓成交量少、賣樓亦慢,施工量少亦屬合理。預計今年住宅供應、施工量及落成量都會很難達標,但相信不會因供應或落成量少而推高樓價,始終現時經濟不景氣正影響購買力。不過由於利息保持低水平,並在放寬樓按上限下,800萬元以下樓價的物業的表現會較好,維持今年一般及豪宅樓價跌5%的預測。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則指出,未來四年私人住宅總供應量回落到9.2萬個,數字是近17個季度低位。數字按季減少3,000個,反映受到疫情打擊,工程進度受阻。同樣,疫症拖累新盤銷售進度,未來新屋供應開始下調,是一種市場自我調整。
黃良昇認為,展望今年下半年,未來新屋總供應數字有機會跌穿九萬個的水平,但他補充,雖然疫症拖累售樓進度,發展商仍然積極售樓,以減輕存貨積壓。
至於建築中已售出的新屋按季減少2,000個至1.3萬個,為近五季低位,他預期數字會持續下降,並逼近1萬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