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瘋狂DQ民主陣營12名參選人,仍未被DQ的民主派參選人已有最壞打算,坦言被DQ只是時間問題,相信本土抗爭派無一倖免,令民主派爭取立會過半的35+計劃越來越難成事。雖然民主陣營參選人早有Plan B、甚至Plan C準備,但有學者形容今次DQ紅線「劃得好高」,政府隨時連Plan B、Plan C也DQ,即使最終如期選舉,「民主派應該無乜幾多個過到關,可能全部DQ晒」,政府明顯要阻止民主派35+出現。
民主派初選後,有約31人勝出初選報名,再加上未有初選的功能界別,民主陣營參選人有近40人,但現在一次過已DQ了12人,而且可能陸續有來,令35+計劃大受打擊。
趙家賢斥行政手法排拒異己
已報名參加超區選舉的王百羽坦言,「由Day 1開始已有心理準備(DQ),所以之前先話初選係最後一次表達民意方法」,指未DQ的參選人可能只是報名較遲,選舉主任「未寫得切封情書(提問信)」。
王預期,無論民主派參選人擬備Plan B甚至Plan C方案,「估佢最後都會DQ晒所有人」,因中共不會容許「睇唔到結果嘅選舉」。王更諷刺,大規模DQ後,政府「再兇狠啲可以DQ晒所有民主派,咁就可以選晒建制入去,做到70+」,認為今次DQ最大訊息是,「議會路線行到最盡無晒,大家唔好再有幻想」。另一高風險一族、報名參選新西的張可森同表示一早預料被DQ,這不一定是壞事,因「政府頴爛塊面」,港人可看到政權為操控選舉已「喪心病狂」。
有份協助初選的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則指,知悉民主陣營內不同派別的參選團隊已有最壞打算,會有一些Plan B應變方案,「但礙於現況,絕不會在未成功入閘前指明,以作保護」。他批評政府DQ之舉是將與當權者不同意見的人,用行政手法排拒其參選權,而打算將選舉延期,更違反聯合國《國際人權公約》的普及及平等政治參與權利和進行公開定期選舉的原則。
馬嶽:反映與確認書無關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直言,據政府現時標準,反對港區國安法也成DQ理據,亦即整個民主派陣營最終都可能不能參選,民主派的政治前景將面臨很大挑戰。雖然部份高風險參選人有Plan B,但馬嶽指Plan B人選會否「踩中」紅線同遭DQ,也是一大疑問。今次部份被DQ參選人有簽署確認書,他認為再一次反映,簽不簽確認書,根本與能否入閘無關係,「連郭榮鏗都DQ,可以見到政府都係冇咩標準」,如此一來,「民主派應該冇乜幾多個參選人過到關,有可能全部都會DQ晒」,目的明顯是想阻止民主派35+出現。
他又不排除政府到最後只讓至今未有收到選舉主任查詢信件的民主黨入閘參選,「目的就係就激發本土派反枱,於是造成好大分化」,而35+成事機會將大大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