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零售市道續處寒冬,本港零售數據連跌17個月;政府統計處昨日公佈,6月零售總銷售貨值的臨時估計按年下跌24.8%,至265億元。
化妝品金舖7月生意跌八成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第三波疫情爆發後,大部份受訪會員反映7月第二星期開始出現劇烈跌幅,當中最誇張為化妝品、高級鐘錶、珠寶等,生意重挫六至八成或以上,可見「一萬蚊派錢效用大大減低」;且有半數受訪會員,已收到來自業主的追租律師信。
該會周二向各大業主發出公開信,呼籲取消底租及暫不追究欠租商戶;謝太稱,現時有近半數受訪會員收到來自業主的律師信,部份來自大型發展商。目前絕大部份會員沒租金寬減,雖然得到最多租金減免幅度為一半,但佔會員數目不足5%。她稱若公開信無效,不排除將無良業主黑名單公開或有進一步行動。
展望下半年市道,謝指協會在嘗試預測後不果,由於前景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包括疫情發展,「唔知幾時出現第四波」;她強調零售商目前完全依賴本地市場,但失業率攀升影響消費意欲;而零售商或因貴租和生意差而結業,導致結業潮。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看,「藥物及化妝品」及「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 」仍為跌幅重災區,分別按年跌57.4%及56.5%;服裝、眼鏡店等跌幅亦逾三成。惟超市貨品銷貨價值升4.5%。
大摩將本港全年GDP預測下調至-8.5%。該行相信本地私人消費、服務出口及私人資本支出於第三季會呈現二次插水,抵銷貨物出口及財政刺激政策的支持,料第三季GDP跌幅將達9.5%,第四季度才小幅度回升。大摩又料,本港失業率未來數月將升至2003年高峯的8.5%,年底才回落到5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