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見:乙肝病毒量的意義 - 潘冬平

肝膽相見:乙肝病毒量的意義 - 潘冬平

最近香港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第三波,衞生防護中心說這波疫情的病人病毒量一般較高。病毒量是指從每個病人採集的標本分析所得的病毒數量,不少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病毒量越高,病人的傳染性也越高,而且患上較嚴重肺炎甚至死亡的風險也會提高。在其他的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量也是一個重要的臨床指標。新冠肺炎是一種急性的病毒感染,但是乙型肝炎則是一種慢性的病毒感染,病毒量的意義又是否一樣呢?

乙肝病毒基因DNA存在於乙肝病毒的核心部位,並隨着病毒基因的複製釋放入血,因此血清中乙肝病毒DNA水平是乙肝病毒複製的可靠定量指標。大部份中國乙肝患者於出世時從母體感染,變成終身的帶菌者,病毒量的水平在整個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過程中,會因免疫反應有明顯的變化,不同免疫階段的乙肝帶菌者,病毒量可以有很大的分別。

嬰幼兒、兒童及年輕成人乙肝病毒感染者多處於「免疫耐受期」,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不能察覺乙肝病毒是外來侵入者,病毒量水平可以很高,但這階段病毒與宿主「和平共存」,他們的肝臟一般並無受損,這時期的乙肝DNA水平和肝臟損傷並無直接關係,也毋須治療。

踏入中年,免疫系統開始發揮作用,攻擊藏於肝臟細胞內的乙肝病毒,但同時會令肝臟細胞受損而發展成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炎,肝酵素如谷丙轉氨酶(ALT)可能會上升,經年累月的慢性肝炎最終會演變成肝硬化或甚至肝癌。很多研究顯示,當中年乙肝患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量超過2,000 IU/mL時,未來罹患肝硬化、肝癌的機會就明顯變高。台灣一項大型研究顯示,當中年乙肝男性患者病毒量超過100,000 IU/mL時,未來患上肝癌的風險增加8倍,病毒量越高風險就越高。正因如此,在中年乙肝患者,乙肝病毒量是考慮藥物治療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

乙肝病毒量的水平與病人的傳染性也有明顯的關係,血清中乙肝DNA水平越高,傳染性就越高。有研究顯示在乙肝帶菌孕婦當中,血清乙肝DNA水平與新生嬰兒感染乙肝病毒的機會率是成正比的。

可幸的是我們已經有非常有效的藥物可以控制乙肝病毒繁殖,降低身體乙肝病毒量,減少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乙肝帶菌者踏入30字頭就應該開始每半年定期檢查,包括血清乙肝DNA水平,如病毒量高,則要徵詢醫生的意見需否開始服藥,先下手為強對付乙肝病毒,免除它帶來的後患。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lcf.org/

潘冬平教授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