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再爆發】
【本報訊】本港連日有逾百名確診者輪候入院,用以接收低風險病人、以紓緩負壓病房壓力的港版「方艙醫院」亞洲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最快明日啟用。該館主要接收18至60歲的輕症患者,首階段可提供約500張病床。不過,病床間隔沒封頂,未能如醫院的負壓病房達到每小時換氣12次,患者亦需共用洗手間和浴室。
截至昨日,本港仍有139名確診者等待送院,等候時間最長的是第2209號輸入個案的62歲病人,本月23日確診至今仍未送院。醫管局隔離設施繼續逼爆,已啟用1,236張負壓病床及656間負壓病房,使用量分別高達77%及80%。
即將用作首階段社區治療設施的亞博館1號展廳,改裝工程進入最後階段。展廳外保安嚴密,進入正門範圍須出示證件及量體溫。有保安員驅趕採訪記者,稱正門外範圍不准拍攝。
從側門玻璃窗可隱約看到展廳內情況,可見大量白色支架隔板,與醫管局披露的內部情況脗合,相信屬於改裝病格。每個病格設獨立燈光,昨正在測試電源。現場有工作人員透露,場館內包括床位等設施大致完工。
供輕症者 床位沒封頂
場館預定接收18至60歲輕症患者,場內設有分流站,按病人病徵、病歷及肺部X光等分三組。第一組為沒有病徵、血氧量達96%以上確診者,在亞博館等候72小時後如情況穩定,將轉送鯉魚門的社區隔離設施。第二組為有發燒的輕微症狀病人、肺部沒有肺炎及血氧量達96%以上,病人會繼續觀察,如病情轉輕可轉為第一組病人。若有確診者出現肺炎、血氧量96%以下,則為第三組轉送醫院治療。若病患兩次深喉唾液測試,分別相隔24小時均呈陰性,加上沒有病徵則可出院。
場內感染控制方面,港島西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鄭智聰指出,亞博1號場館佔地12萬呎,逾22米即約6層樓高,未能如醫院的負壓病房達到每小時換氣12次,「其實(空氣轉換)主要得一個目的,係將空氣微粒帶走。」他指部份出入口有膠條封好,部份設有大風扇令空氣由室外流入病人區域,場內符合每人每秒接受40至80立方空氣的世衞準則。每名病人也須佩戴口罩,及留在自己區間用膳。
被問到病人共用廁所、浴室會否造成交叉感染,鄭智聰表示,所有病人均為同一肺炎確診者,只是將同一病毒互相傳染,「大家都係同一個病等於無數」。
至於病床間隔沒有封頂,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指男女區間會分開;天水圍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李立業亦稱,私隱保障甚至較醫院高,相信病人會諒解。
另有意見質疑甚至醫療設備等資源由內地提供,亞博館回覆指負責安排搭建、通訊、餐飲及保安等,場館佈置如隔板、定具等則由本地供應商提供,其餘醫療設備應向醫管局查詢。但李立業昨稱對來源並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