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壞之謎:李健和嚇一跳 郭嘉諾話太早 港足進軍2034世盃假大空

崩壞之謎:李健和嚇一跳 郭嘉諾話太早 
港足進軍2034世盃假大空

受盡批評下,足總的「展望2025策略計劃」順利獲民政事務局通過撥款。新計劃當中,最矚目必是「香港2034計劃」,以推動港足晉身2034世盃決賽周為目標。14年時間要達標,球圈內亦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夢想要追求,亦有意見指這是太大想頭。
記者:禤家民
攝影:曾雁平

港足名宿李健和認為,過去五年足總令人失望,「鳳凰計劃?鳳凰都不知飛到那!」認為要在14年間,將世界排名143的港足變成晉身世盃決賽周的球隊並不現實:「我們現在這個排名,要去到世界盃決賽周這一步,差太遠了。如果將目標定在世界排名向上升20位,五年能做到,我也為你鼓掌。」他認為就算目前足運發展比香港好的亞洲國家,如泰國、科威特等,都未必敢豪言20年內晉身世界盃決賽周:「世界盃?我聽到都驚訝,亞洲盃或許有點機會。」

現時U12的青年軍將是港足爭取2034達標的球員。資料圖片

傑志會長伍健相信如改善青訓計劃,達標並非不可能。

伍健:是目標非死線

不過,有份為足總這份計劃書提供意見的傑志會長伍健則認為追求夢想,必須定下目標,嘗試實行:「哥斯達黎加、牙買加這些足球小國都做到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要走出第一步,而這是一個要求很大、要很努力才能達到的一個目標,但並非完全沒有希望。」他又指2034是一個目標,若然失敗,不代表2038不能繼續嘗試,而2034年本身亦有達成的機會:「如果要晉身14年後的世界盃,看現在的U16已無意義,屆時他們已經年紀大,我們要看的,是07至09年出生的球員,我相信現在批評2034計劃的人,沒幾多個考察過這班球員,當每個年份出到3、4個好球員,當中有一個超班的,就能組到一支好球隊。2034是目標,不是死線。」

青訓欠資源缺交流機會

曾兩度帶領港足贏得省港盃冠軍的教練郭嘉諾就認同需要建立一個共同目標,但怕太難達到,影響公眾觀感:「球員、教練、球迷、班主、足總、政府,大家有同一個方向是好事,不論能否達到。但我有一點擔心,若目標定得太高,五年後審計署再審視,會被外界有錯覺,以為香港足球『冇得搞』。」他認為目標放在2034年前晉身亞洲盃,繼而挑戰2050世界盃較為合適。

不論2034是否一個現實的目標,要晉身世界盃決賽周,就必要提升球員水平,青訓固然重要。今次計劃提出「精英制」,找出最好的球員集中培訓,成立青年超級聯賽。李健和則指所謂超級聯賽,與現時分別不大:「都在同一個池塘,裏面是死水就是死水,不會變成生水。」他認為一直投放在青訓的資源不多,希望青年球員可多出國開眼界,他續說:「我那個年代,每年都最少到歐洲比賽一次,這些比賽對球員吸引力大,會願意付出,爭取入選。去歐洲可感受到對手水平,這些感覺在我們記憶很深。」他認為撥款實報實銷可更有效運用,避免「是買了很多球衣、裝備,然後掉到地上,球員實際得益不多。」

郭嘉諾:可加入中國青年聯賽

郭嘉諾就認為,在資源不足下,「精英制」可有效運用資源,但最重要是留住這些球員:「很多球員十多歲時表現很好,但慢慢長大後可能沒有專注在足球,最後亦沒有當足球員,這樣就浪費了一筆金錢。」相比起精英化,他認為似乎政府較喜歡體育普及化。郭嘉諾認同青年超級聯賽,可達到更多內部競爭,但要加強對外交流。他認為如不講其他因素,只談體育交流的話,可與中國商討加入他們的青年聯賽,他說:「中國的青年聯賽辨得不錯,資助多、配套好。如果想跟外地多交流,參與這個聯賽不是壞事,每星期一場高強度比賽,主場的話可獲球迷注意,亦要令他們習慣作客,周五放學後乘飛機或高鐵,周六練一課,周日比賽後回港,準備周一上課。當球員習慣了,有助提高他們的成績。」

成立青年超級聯賽,伍健認為可加快找出「精英」的速度,他說:「如果每個歲數有800人,分40支球隊慢慢找球員,很漫長。如果有12支超聯球隊,由他們招生,每隊22人,已找出約250人,當中再找出約30人有機會踢代表隊,而這12支球隊吸引到最好的球員,互相比賽,水準會提高。」

儘管對2034晉身世界盃決賽周這個目標意見不一,但香港足球要進步,青訓改革少不免,重點是如何有效地運用僅有的資源。過往政府撥款,被指沒有幾多資源真正令球員受惠,似乎目標如何,最重要是資源用得其所,不然香港足球只會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