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統計處昨公佈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跌9%,遜於市場預期的8.9%。有分析認為,第二季GDP主要受疫情下的限聚令影響,市民消費意欲低,相信第三季GDP表現會相同甚至更差。
回歸後GDP歷經多次大跌,如1997年金融風暴來襲,令GDP由該年第二季的升7.5%開始下挫,低見1998年第三季跌8.3%;2008年金融海嘯,令第一季GDP由升7%,到2009年第一季跌7.8%。
服務輸出勁跌46.6%
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GDP由首季升4.5%開始持續向下,今年首季GDP跌9.1%,更是1974年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至第二季在9%的相若水平。
按GDP各主要組成部份分析,除政府消費開支由去年第二季起升幅擴大、今年第二季升9.6%並撐着GDP外,其餘部份均慘不忍睹。其中私人消費開支按年跌14.5%,為1974年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跌20.6%;貨品出口及進口分別跌2.1%及6.8%;服務輸出及輸入分別跌46.6%及43.5%,均較上一季差。
政府發言人指,5月和6月疫情受控,令整體貨物出口跌幅於第二季收窄,GDP跌幅亦較第一季略為放緩;但訪港旅遊業仍停頓,服務輸出再急跌。內需方面,私人消費開支錄歷來最大跌幅,反映在社交距離嚴重干擾本地消費活動。發言人續指,疫情仍是經濟前景主要威脅,雖然美國和歐元區經濟似乎已走出谷底,但在有效疫苗或療法出現前,復蘇之路仍會緩慢和顛簸不平。另外,中美關係緊張增添不確定性,短期內料會制約出口表現。若疫情受控,外圍環境改善,香港經濟可望在今年餘下時間逐步復蘇。
料今季失業率或達8%
ING銀行出任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表示,上季GDP下跌9%主因受限聚令影響,市民消費意欲減低,「第二季只於父親節嗰個星期有放寬限聚令,其餘時間大家都去唔到消費」,第三季GDP可能與上季相同甚至更差。她又指,8月或會開始出現更多公司倒閉潮,特別是與旅遊業、奢侈品銷售等相關業務,因疫情影響下市民消費意欲下降,暑假銷情會慘淡,料第三季失業率或達至8%,「消費意欲低,冇人購物,商舖冇生意就會執,最後形成惡性循環」。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政府繼續收緊限聚令,令本地經濟更差;若政府要重新刺激本地經濟,只能等待重新開放關口,但要在經濟和防疫之間作取捨。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跌20.6%,莊太量解釋這代表實體投資項目減少,其中包括開公司或鐵路、地盤基建等相關投資。公司註冊處統計,上半年新成立公司總數4.87萬間,較去年同期跌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