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時有泊於路邊或行人路的電單車遭狂徒破壞,包括割花、剪喉甚至是縱火,受害車主常被人質疑是違例泊車故「抵死」,但其實車主往往是無車位才被迫違泊。因全港有四萬多部常運行的電單車,但車位只得三萬多個,短缺車位近萬個。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批評,政府規劃電單車位時考量不夠完善,只盲目跟從《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令不少地區無足夠車位供電單車車主安全泊車,促當局從速增加電單車位。
將軍澳車位 不足200供求失衡
據運輸署數字,截至今年6月,全港合法的電單車泊位只有36,078個,但全港已領牌的電單車多達60,760輛,譚文豪估計扣除牌照已逾期的死車,仍有四萬多輛電單車持有效牌照及常於路上行駛,故他估計電單車泊位較實際需求短缺了近10,000個,加劇了違泊問題。譚文豪指泊車位不足,除了是因停車場用地不足,另一原因是不少牌照已逾期的死車,長期霸佔了由運輸署提供的免費路邊車位。但地政總署及警方鮮有執法對付「死車」,浪費了寶貴的車位,加劇供應短缺問題。
譚文豪批評,政府只靠僵化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去規劃不同地區的車位,做法有欠準確,因各分區居民對電單車位的實際需求不同,「譬如半山區,你起咁多電單車位嚟做咩呢?相反,公共屋邨會有多啲基層市民需要揸電單車,故需要大量電單車位,但政府漠視呢啲嘢。」他建議政府檢討及調整規劃準則,例如若發現某區的屋邨停車場電單車位嚴重不足,應容許房署可酌情不按《準則》增加車位。
全港其實有多達11,353個路邊合法電單車泊車位,俗稱「骨位」,但將軍澳區據悉不足200個骨位,嚴重供不應求,令車主叫苦。西貢區議員(彩健)陳緯烈透露,多名街坊曾求助指電單車遭人破壞,但因他們都是違泊,故未敢報警,「佢哋排咗屋苑車位成2、3年都未輪到,逼於無奈泊喺街」,希望當局增加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