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全日堂食禁令昨首日生效,不少打工仔赫然發現,處身國際金融中心,原來再沒有一個安心吃飯的空間。
地盤工、清潔工、速遞員、各行各業的外勤人員,一到午飯時間,即急往食肆外排隊買外賣飯盒,然後趕忙找一個地方開飯。郊野公園野餐只是離地高官的風涼話,小公園、天橋底、商場外、有蓋巴士總站、馬路邊、後樓梯甚至廁所,任何可以短暫容身的角落,統統變成公眾飯堂。
逾30℃的酷熱天氣下,吃得大汗淋漓之際,忽然下起大驟雨,又要急急移步到有瓦遮頭的地方暫避,務求盡快把食之無味的飯盒吃完。天文台預計,未來一星期天氣不穩定,驟雨不時來襲,市民要找一個吃飯的地方將更難。
在花槽及樓梯找到空位可以坐下,其實已算不錯,不少人只能在欄杆邊站着、在路旁蹲着、甚至在食店外跪着,狼吞虎嚥吃飽就算,已無法顧得上個人尊嚴。有市民感嘆,想不到香港也有「踎街邊食飯」的一日。
不少港人疑惑,大批人在戶外惡劣衞生環境中脫下口罩吃飯,就可以防止病毒傳播?幸運地可以買外賣回公司進食的OL翟小姐也質疑,辦公室環境比餐廳更狹窄,一班同事被迫擠在一起吃飯其實風險更高,「成件事好唔make sense」。食肆老闆也發愁,政府防疫出錯,卻要飲食業付代價。相信大部份人吞下的,除了外賣飯盒,還有滿腹的憤慨與不滿,「香港人究竟做錯乜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