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持續爆發,加上港府昨起實施全日禁堂食,各行各業生意雪上加霜,飲食業更首當其衝受重擊。有酒樓負責人慨嘆生意跌85%,單日外賣收入僅得數千元,連租金、人工也未夠交。業界料全港7,500間食肆會縮短經營時間或暫停營業,若禁例持續,最終可能有近3,000間食肆結業。民主黨促政府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及再向市民回水一萬元,以便「救市救人」。
酒樓喜盈樓負責人趙敬麟名下有四間酒樓,他坦言,受新措施影響三間酒樓停業,只餘下土瓜灣分店仍營業,轉為外賣生意。他指單日外賣生意只有數千元,惟一日租金已達8,500元,單靠外賣不能維持開支,斥「政府追擊我哋呢個行業」。
持牌人吞資助成漏洞
趙批評,政府發出首輪抗疫基金的資助支助,向酒樓持牌人,而非向經營者發放,並指名下兩間酒樓的40萬資助,當中30萬由掛名持牌人獨吞。他續說,如政府無意堵塞漏洞,即使有第三輪、第四輪補助也沒有用。
民主黨黃碧雲批評,第三波疫情源自政府豁免檢疫政策失當,「政府向某啲權貴低頭」。她促政府應為其政策失誤負責,推出第三輪抗疫基金補助及回水一萬元,以便「救市救人」。
工聯會飲食業職工總會亦召開記者會講述行業苦況。會長郭宏興表示,7月中實施的晚市禁堂食,食肆縮減洗碗和樓面等人手,約五萬名散工即時停工,如今政府進一步收緊措施,恐令失業情況加劇。
任職廚師30年的黃先生是一家三口的經濟支柱,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先後任職餐廳和海鮮酒家廚師,都因生意下跌被炒,收入比去年急跌七成,「難捱過沙士」,現時僅靠積蓄和任職散工過活。
總會建議,政府可向飲食業僱員直接發放上限為9,000元的停工津貼,以及提供為期六個月,每月1,000元的「抗疫辛勞津貼」,以解打工仔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