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交流成諜戰大漏洞

醫學交流成諜戰大漏洞

【本報訊】擁解放軍背景的中國學者唐娟能到美國加州大學交流,有軍醫背景的美國專家研判,這可能與戴維斯分校內與中國有密切互動的學者有關,他擔心醫學交流或成為最無抵抗力的諜報漏洞。而近日被起訴簽證欺詐的四名學者中,三名與醫學研究相關,另一名從事人工智能科技研究。

曾服務於美國軍醫傳染病研究所的塞林(Dr. Lawrence Sellin)上周六表示,唐娟能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擔任訪問學者,可能與該校醫學院教授李健健(Jian-Jian Li)有關。李於1984年取得中國西安的空軍軍醫大學學位,目前是戴維斯醫學院腫瘤部門「轉化醫學」研究主任,而唐娟在中國正好是空軍軍醫大學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一員。塞林指出,李健健過去幾年與中國科學家密切合作,當中有些在中國空軍軍醫大學工作,認為李無可能不知道唐娟與空軍軍醫大學的關係。塞林又表示,醫學研究是最無抵抗力的間諜目標,呼籲要對中美之間的醫學交流展開大規模調查。

被起訴3人與醫研有關

值得注意,近期四名被起訴的中國學者中,有三人與醫學研究相關。包括FBI上月公佈具有解放軍背景的男子王新(Wang Xin),他在2019年持假護照入境,根據上級命令偽裝成研究人員,到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觀察醫學研究成果,幫助中國軍方複製美國的醫學實驗室。2019年,美國FBI大規模調查與中國相關的生物醫學知識產權盜竊案,多達180宗個案中,幾乎所有涉案者都是華人,他們被指為中國竊取機密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