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售歐美業務 滙控10年最殘 股價跌穿35元 專家:勿撈底

擬售歐美業務 滙控10年最殘 
股價跌穿35元 專家:勿撈底

【本報訊】備受中美角力夾擊的滙控(005),屋漏兼逢英倫銀行擬延長停派股息「夜雨」,股價跌穿35元關口創近十年新低。此外,彭博引述消息指,集團主席杜嘉祺正審視更徹底的「加強版」重組策略,包括考慮出售歐美業務。

滙控下周一公佈中期業績,內部綜合預測顯示,預期信貸損失(撥備)及列賬稅前盈利,將分別按年勁升3.8倍及下挫43.8%。而據彭博報道,滙控發言人未有對加大重組消息置評;投資界則提醒,負面消息纏繞下滙控股價還會再跌,散戶無謂低撈。

17券商料盈利插53%

滙控昨在港最低見34.1元,收報34.8元,逆市跌1.56%;市場指股價正向2009年集團供股期間的33元低位進發。

中美關係急速惡化,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集團純粹執行上月重啟的3.5萬人裁員計劃已不足應對需要,故杜嘉祺正聯袂集團財務總監邵偉信,及5月才加盟滙控、擔任獨董的前花旗高層傅偉思,審視全局並籌劃更凌厲的重組及更直率的出售策略,包括放售歐美業務,但報道沒詳述具體操作。

有趣的是,報道提及集團行政總裁祈耀年,似乎未參與太多重組籌劃工作,彭博形容他將扮演「類同營運總監」角色;而曾任花旗總裁的滙控獨董傅偉思,在年初滙控挑選行政總裁時,彭博傳聞他曾被滙控探問,對遴選舵手的興趣,惟最終被婉拒而只應允任獨董。報道亦引述前滙控舵手紀勤批評,若集團真的不再成為全球性銀行,那價值何在。

滙控盈利來源已幾乎一面倒靠香港,今年首季以列賬稅前盈利貢獻計,香港佔比達88%;彭博報道,滙控高層亦有與英倫銀行商談,擔憂聯滙受干預及隨之而來的衝擊。

另外,根據滙控綜合17間券商的內部預測顯示,今年第二季集團列賬稅前盈利中位數估計為24.6億美元,按年跌43.8%;預期信貸損失則按年勁升3.8倍至26.64億美元,按季計則微跌11.8%。若以剔除一次性因素的「清水版」計,第二季集團經調整稅前盈利中位數,按年亦大跌52.6%至29.35億美元。

「再跌幾蚊都唔意外」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滙控今年停派息,遇上低息環境兼資本市場波動,無論從銀行營運或政局上均對滙控不利,「本身就唔應該買」,但不少投資者可能已長線持有滙控,相信銀行亦不會倒閉,故亦毋須急於低位沽貨,惟散戶亦無謂在現價低撈。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亦稱,滙控明年能否恢復派股息仍是未知之數,滙控股價繼續尋底機會高,「再跌幾蚊都唔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