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的關鍵是「兩年」,政治和疫情夾擊下,我認為大家都應該更冷靜去分析到底是否適合入市?
住宅簡單分為三種,分別是上車盤、中產盤和豪宅。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因為「林鄭Plan」,現在的上車盤泛指1,000萬以下的單位,最盡八成首期就可上車;若單位在800萬內,可借盡九成。這個價位內的物業,因為本地的需求強勁,而且上車所需要儲的首期更低,只要有一份過到壓力測試的收入,這兩年基本上沒有甚麼下跌的空間。
我的經紀都說,明明經濟慘淡,隨街都是丟空的地舖,但買1,000萬樓內的客比比皆是,他直言每天都活在平行時空。主要因素是買家覺得在疫情和國際政治的衝擊下,這類型樓盤的價格依然紋風不動,於是入市問津者仍眾。
至於中產盤,價錢在千萬以上,由於脫離了「林鄭Plan」,但又未算豪宅,定位最為尷尬。以太古城為例子,其海景花園千呎單位叫租,也是在3.5萬至4.5萬元之間,但叫價卻在2,500萬至3,000萬元左右,回報率2厘也沒有,名副其實「租抵過買」。當然我並不是說這些單位賣唔出,只是要長時間和較大的折讓,才能在這段時期賣盤。
豪宅劈價 用家入貨時機
至於豪宅如今面對的情況,更是比中產盤嚴重,所以很多豪宅區出現大劈價。擁有這些豪宅的大多數是企業老闆,現在企業情況越來越差,老闆們急於套現,連最後罩門也用上,早前各大新聞報道過的周星馳就是最好例子。如果你擁有豐厚資本,在如今民生經濟蕭條情況下仍有穩定的高收入,那麼現在正是物色這些豪宅自用的好時機。
我自己的部署,則是在兩年間將一些中高價的物業陸續賣出,轉移物色車位,主要集中人口密度高和新發展的社區。首先這些地區的車位比例很低,常常出現十戶爭一個車位的情況,加上這些已發展地區周邊的交通越是方便,這類型的車位卻更有價值。適逢疫情,車位的叫價有所下調,是好時機買入。
因為現時在能力許可的情況下,大多數香港人都寧願擁有自己的私家車,盡量減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即使疫情過後,港人衞生意識已提升一個層次,對私家車的需求只會更大,車位因而受惠。以上我的預測是否屬實,還是燈神亂噏,就讓時間驗證。
藍友斑
http://fb.com/bernardlam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