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面楚歌 缺具實力「真朋友」

中國四面楚歌 缺具實力「真朋友」

中國強推「港版國安法」遭西方國家紛紛反對,但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又先後獲得逾70個國家支持,僅27國反對。不過,面對美國牽頭的全面圍堵,這些支持立法的國家,有多少有心有力可助中國突破國際困局?

浸會大學歐洲文獻中心主任楊達指出,中國也覺得在這場中美角力陷於被動,反制措施不多,「始終二戰後,美國都是亞太區最重要區外力量」,本身國家實力、盟友數量與影響力也是最強,所以掌選主動權,壓制中國時有很多選擇。反觀,與中國較為友好,又具一定實力的只有俄羅斯和伊朗。不過,伊朗也飽受美國制裁,經濟嚴重受損,加上距離中國遠,以及最主要的本錢也是輸出能源,假如中美有衝突,依賴海路運輸的伊朗能源很易被截,根本幫不了中國多少。反而俄羅斯與中國接壤,涉及能源輸出則會較容易。

不過,被中國稱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的俄羅斯,在中印邊境爆發數十年來最嚴重流血衝突後,仍向印度出售先進戰機,讓人懷疑俄國是否可靠。

顛覆國際規範 專家:係智與愚問題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指,在共同價值觀、意識形態下,美國的盟友,無論量、質及向心力也遠勝中國,「所謂同中國友好的國家,都是建基在中短期經貿利益,除了個別商人或官員,好多當地民眾對中國都無特別好感」。

他指,俄國、伊朗、朝鮮等,在地區上有一定實力,但都集中在軍事或能源上,整體發展並不均衡。中俄即使同為上合組織成員,也彼此顧忌,「像陸路油氣管道建設緩慢已可反映」。許楨指,因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涉及俄國的傳統勢力範圍,雙方有利益衝突,但如西方世界同時向中俄施壓,反而可能促成兩國暫時放下分歧。

幾乎所有先進國家今天也對中國態度轉變,許楨認為是中國的發展方式和姿態出了問題,中國硬實力追貼或超越部份西方國家,但人權自由、國家管治模式卻距離他們越來越遠,再難互信溝通。他表示,與其說西方國家參與圍堵中國,不如說是止損,「和中國保持距離,防止社會被滲透得太廣泛」,減低日後正面衝突時的損失。「你可以追求自己的發展道路或話語權,但是否用公平公開方式去競爭?讓國際接受?……你自己嗰套出咗國門,係咪受歡迎?」他認為中國發展的模式未能做到與西方國家compatible(兼容),又顛覆國際既有規範,造成今天的反彈,「呢個唔係對與錯問題,係智與愚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