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憂爆新金融危機

任志剛憂爆新金融危機

【本報訊】全球疫情未見受控,更越趨嚴峻,各國救市措施引發大量資金在市場游走,已有專家擔心會出現「眼鏡蛇效應」(反效果現象)。行會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圖)接受「金融學院」訪問時表示,國際資本仍「相當波動、具惡意和龐大」,有問題的金融文化依然存在,美國聯儲局及各央行繼續量寬向經濟體系射水的同時,擔心第三次金融危機可能正在醞釀當中,他又重提以人民幣作為本港交易貨幣額外選擇(如買股票或投資)的理論。

任志剛

學者反駁人幣代港元說法

對於社會爭議極大的「港區國安法」,他再度護航,指過去一年社會動盪,立法可回復本港社會秩序及安寧,倘中國企業或機構被限制使用美元作為交易中介,過往在美國市場融資的公司便會遷回本港,反而可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不過,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難完全同意任志剛說法,尤其以人民幣作為本港交易貨幣的提議。

徐指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中美角力下,內地亦擔心走資,令人民幣國際化推進漫長,除非本港放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擁抱大灣區,否則看不見人民幣能取代港元的發展,而美元作為國際最主要交易貨幣,至今也未見其他替代品可取代之。

兩位不願具名的經濟分析師亦指,中美新冷戰格局挑戰下,以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的看法,不會有太多市場人士認同。

美滙走勢近期偏軟,但市場普遍相信美元地位仍不可取替,不過任志剛在訪問中引述大摩前首席經濟學羅奇最近兩篇文章,當中提醒留心美元失去現有地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