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美國國家隊有這樣多德甲兵?美國早已有不少球員投身德甲,如傳奇球員雷拿、雲拿達、當路雲等,到奇連士文年代更有「Ger-mericans」援兵,現在則有大量小將年紀輕輕就遠赴德國落班受訓,令美國足球重燃希望。文:蘇威
奇連士文在2011年7月29日挾前德國國家隊、拜仁慕尼黑主帥之名,成為美國隊歷來第35任教練。雖然領軍頭4場全敗、頭5場不勝,但奇哥的帥位仍穩如泰山。因美國足總視他為長遠計劃,希望有一名於國際球壇具有足夠名氣的領導者,能以美國足球的特徵為基礎,改善球員的教育和發展,以至場上的風格,而且能夠熱血地鼓舞人心,更重要是願意以雙重國籍於美國定居。
奇哥被批用德裔僱傭兵
獲得美國足總的「令箭」,加上做事向來絕不妥協,奇哥在任期內不停在海外尋找具資格為美國披甲的球員,他們大多是美國士兵在海外駐守時的後代。事實上,奇哥不是首位起用這類型球員的美國主帥,但絕對是最為器重的一人,後衞法比安莊臣、贊特拿、中場鍾斯等,這些「Ger-mericans」都是在德國出生,父親為美國士兵。
2014年巴西世盃,奇連士文竟然棄選美國史上入球王、助攻王當路雲,反而帶上五名「Ger-mericans」子弟兵,包括跟當路雲同樣踢翼鋒、當時名不經傳的祖利安格連。雖然奇哥領軍殺入16強,僅於加時不敵比利時,成績令人滿意,但他的點兵用人在美國國內激發不少批評聲音,指他扼殺了本土小將的出頭機會,情況跟香港代表隊早年有點相似,當時教練金判坤雖然成績出眾,在世盃外兩度守和中國,但就被炮轟太過依賴入籍兵。
美國女足傳奇射手雲芭芝更曾狠下心指,要拯救美國足球必要辭退奇連士文:「他不如口中所說這樣重視青訓,而且引入大量外籍球員,我不認為他們全心全意為美國效命,就像從其他國家購買軍火一樣。」結果,「Ger-mericans」的父親成功保護了美國,自己卻未能保護奇連士文,奇哥因於世盃外戰績差強人意,在16年11月21日被辭退。
奇哥離去,但美國足球跟德國足球的關係至今仍然密不可分,但形式變得不一樣。現時有30名美國球員征戰德國球壇,當中有奇連士文當年吸納的「Ger-mericans」,如約翰布魯克斯、贊特拿等,但新一代如中場韋斯頓麥堅尼、泰拿阿當斯、基奧雲尼雷拿、前鋒祖殊沙根特的背景絕不一樣,他們不再是雲芭芝所說的僱傭兵,而是真本土在美國出生及學法,之後才加盟德甲球隊的青年軍。
入境簽證較歐洲寬鬆
德國已成為美國球員出國熱門地點,以19年美國出戰U20世青盃的大軍為例,有六名球員當時跟德國球會有合約在身,包括現已成為大國腳的禾夫斯堡前鋒蘭尼斯。以語言、聯賽受歡迎程度、球會財力來說,英國理應比德國更具吸引力,不過英國有非常嚴格的工作證條例,普通小將難以成功申請。相反,德國針對運動員的入境條例,比歐洲其他國家都寬鬆,只需年滿16歲,有足夠收入,被德政府證實具競爭力便可入境逗留。
此外,這些美國年輕球員通常都不用轉會費,因在美國足總去年修例前,美職聯球會都不容許向其他球會追收培育費或賠償性轉會費。以多蒙特為例,在15年1月免費簽入翼鋒基斯甸普列錫,4年後以5,800萬鎊賣予車路士,至於基奧雲尼雷拿於19年由紐約城來投,「蜜蜂兵團」也不用付出一分一毫。以生意角度去看,羅致美國小將有賺冇蝕,吸引到德國球會都安排大量球探在美國尋寶。
足球風格相近注重機動
在簽證及轉會費以外,德國足球風格跟美國相近,同樣注重跑動、速度、進攻,增加了美國小將加入青訓後獲得成功的機會。曾於德甲、英超、美職聯征戰的前美國國腳哥利基比斯表示:「德國足球非常講究組織,每位球員都知道自己需要身在那兒。教練在每場比賽都有特定的作戰計劃,球員跟隨便可,美國球員很容易適應這樣的風格。」
德甲多上陣機會夠吸引
球員的能力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大範疇:心理、體能、技術、戰術,美國球員通常在前三項都十分出色,只是在戰術上比歐洲球員遜色,但他們都很願意學習,同時大部份德國球會都相信自己的「課程」,可以向他們灌輸正確的意識,以及培訓出場內場外的紀律。前德國隊長馬圖斯認為:「我們樂見德甲有這樣多美國小將,他們都很出色,防守出眾,進攻速度高,具入球能力。德國與美國球員有着相同的心態,美國球員來德國踢球的難度,比在西班牙、意大利低得多,因為那裏的風格及心態完全不同。」
在19年由紐約紅牛加盟RB萊比錫的泰拿阿當斯表示:「德甲的吸引之處,主要在於你可以看到很多球員都願意起用年輕球員,肯冒險去幫助小將發展,至少這是我選擇來德國的原因。」
美國近年戰績平平,未能殺入18年俄羅斯世界盃決賽周,19年美洲金盃決賽也於主場不敵宿敵墨西哥,但現時越來越多球員有機會在海外搵食,絕對是重燃希望。美國國家隊常務經理、曾效力禾夫斯堡、愛華頓、富咸的前美國國腳射手麥比迪說:「德國球會很支持美國球員,他們每天接受最高水平的訓練,隊內競爭激烈,對於美國球員百利無一害。當我們有更多球員出戰歐洲聯賽,每天跟最高水平的球員比鬥,我們的國家隊將會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