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選成份股欠包容 阻礙發展

揀選成份股欠包容 阻礙發展

【本報訊】「港版納指」恒生科技指數首日上場,卻以報跌收場,表現欠驚喜。事實上,恒生科技指數追蹤香港上市龍頭科技企業,精神雖與真正納指類近,惟在成份股數量及比重上有所差別,令前者有其局限。

現時恒生科技指數僅納入30隻股份,而納入機制主要看市值,結果其中28隻成份股便是市值夠大的國內公司,港產新血如香港電視(1137)、新意網(1686)等,因市值不夠大沒被納入。綜觀指數只是「塘水滾塘魚」; 而納斯達克100指數有100隻成份股,包容性更廣泛。

設比重限制

指數比重方面,納指不設市值比重限制,現時六大科技巨頭Facebook、Apple、Amazon、Alphabet(Google 母公司),以及Tesla等,佔納指比重達49%。恒生科技指數則訂定每隻成份股比重上限8%,每季調整成份股一次,位處比重上限的股份若股價升幅大,或有機會超過此水平,據昨資料顯示已有4隻,故投資者未必能從指數追蹤真實市況。

「港版納指」因為選取成份股的限制,未能促進香港科技行業發展,只是吸引更多國內資金投資國內科技股,有負「港版」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