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izehk】網上書展 不應是書展次貨

【#decentralizehk】網上書展 不應是書展次貨

【#decentralizehk】香港書展遇上嚴峻疫情,被迫取消。有見坊間99%的地面推廣活動被取消,有靈活變通的活動籌辦公司開發出網上展覽系統,以本月剛出版的拙著《區塊鏈社會學》為案例,參展商倡議舉辦網上書展和其他展覽。

小型網上書展的出席者當中有人問:「虛擬書展怎樣可以辦得更好、更像真實?」回應的是活動籌辦專家,答得頭頭是道,我在討論中扮演的角色是新書作者,不好添亂。但我心裏的意見其實是,這條很典型的問題,捉錯用神。

數位不等於虛擬

較早前《我啲錢究竟喺邊》一文提過,「虛擬貨幣」這說法,空泛且誤導。不但是貨幣,「虛擬」經常萬能key地搭配不同名詞,很多時都產生同樣問題,比如書展就是。虛是指數位,digital,也有虛假的意思;擬是模擬,simulate,扮成真實。但很多時,數位不見得就是要模擬實物。傳統的書展在會展舉辦,需要購票,大排長龍,人山人海,有一系列活動,分成多個展區,再分成大小不一的眾多攤位;各種元素有優有劣,能跟作者互動是好,走得身水身汗是壞;一次過挖掘各種書籍是好,背着沉甸甸的書到處逛是壞;一年一度盛事集中目光是好,淪為產業散貨場是壞。數位書展,顯然不該把傳統書展所有元素統統模擬。

虛擬X,隱含的意思是有個真實的X,虛擬X在各方面越像X,效果越好。當「越像X越好」這項條件在某場景不成立,很可能代表需要的其實並非虛擬,只是數位;反過來說,在這些場景誤用「虛擬」,很容易錯誤引導,讓人以為把事情設計得盡量接近物理X就謂之好。

iPhone的長年忠實用戶會記得,從iOS 7開始,蘋果的產品設計之神Jony Ive把整個介面「壓扁」了,不再加陰影,而且各個apps與模組不再模擬實物,計算機不再用看似一顆一顆凸起來的按鍵、行事曆不再像一本簿、日曆不再像紙本。原因很簡單,想想自己多久沒用實體計算機、行事曆本子,多少天沒有撕日曆,就大概能理解。年長的iPhone 用戶,多年來已經學會觸屏操作;年輕的,從來就沒有用過甚至沒有見過實體計算機,那還模擬來幹嘛?這跟那個流行笑話,說年輕一輩的電腦用戶不知道Save那個軟碟圖標是甚麼,邏輯相同。模擬X,要在大部份人很熟悉又很喜歡物理X的情況,才有意義。

網上書展何須TDC辦

請把概念改過來,不是物理世界真,數位世界假(我們在物理世界遇上的假貨假事還不夠多嗎?),兩者都存在真相與騙子。再者,數位世界也不是物理世界的次貨,而是兩者各有特點,適用於不同場景;靈活互用,針對設計,才能互補不足,發揮最大效益。

如果我是TDC,我會毫不猶豫,早就籌辦網上書展。暫定延遲幾個月無疑墨守成規,守株待兔;就算幸運的話等到疫情退卻,你通知書商和大眾一個月後再辦書展,能知道疫情不會在三周後重燃嗎?再說,辦網上書展不是退而求其次,不必是妥協,甚至可以是突破,誰說我們不能每月有書展,每次針對不同大小眾主題?誰說名氣欠奉的作者,就不能擠進活動列表,跟讀者互動,哪怕只有一位?

不,因為模擬物理世界的過時觀念,我搞錯了。網上書展,又何須TDC來辦?

撰文:高重建

地球人。信仰民主自由。創業者。LikeCoin、#decentralizehk 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