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逼令市民晚上回家吃飯,然而去街市買餸又要冒感染風險。衞生防護中心「疫廈名單」顯示,過去14天已逾80宗涉及街市的確診個案,患者足迹遍及24個街市或市政大廈。九龍是重災區,黃大仙五個街市及市政大廈中招,共涉22宗,其中牛池灣市政大廈獨攬14宗,深水埗北河街市政大廈和北河街街市及熟食中心共涉17宗。
衞生防護中心每日更新疫廈名單,公佈14天內有個案發病前兩天內到訪的大廈或有兩宗或以上個案在潛伏期曾到訪大廈,截至前日,24個街市和市政大廈上榜,共涉及82宗確診或疑似個案,黃大仙區共涉22宗,佔整體27%,牛池灣市政大廈涉14宗,大成街市亦有5宗,但名單上未見日前關閉兩天大清潔的慈雲山中心街市。深水埗北河街市政大廈連同街市及熟食中心共涉17宗。紅磡市政大廈涉7宗,土瓜灣市政大廈暨政府合署亦涉6宗。
議員憂市民湧無個案街市
食環署提早關閉個別街市消毒,領展則在慈雲山街市、樂富街市、彩雲街市及鳳德街市等較高風險街市實施人流管制,並在出入口安裝探熱設備,其他街市亦加強清潔消毒。記者昨午到訪馬鞍山新港城街市,檔販大多佩戴口罩,但有一魚檔的檔販把口罩拉到下巴位置,叫賣並整理魚鮮。菜檔成哥指與店員均戴好口罩,與客人保持距離,「我一日會換三個口罩㗎!我仲驚過你呀。」
販賣有機蔬菜的郭先生則表示,現時客人會戴手套挑選蔬果,購物後消毒雙手,甚至將現金放在保鮮袋內。
慈雲山中心街市相信也是重災區,黃大仙區議員張茂清指,食環署雖為街市消毒,但病毒風險主要來自聚集,擔心出事街市陸續增加,街坊會集中到沒有個案的街市,人流密集下或造成街市群組爆發,要求食環署及早制訂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