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陷入一片陰霾之中,疫症大流行、大自然災害、種族歧視等,這些被定義為「社會問題」的事好像無法解決,而且更日益嚴重。當商業社會意識到問題所在,時裝世界藉着反映社會的功能,透過商業包裝令世人更關心身處的環境,以多方面的渠道提倡公民意識,也盡公民的義務。放眼所看,品牌都以染指社會責任為基本巿場策略,試着為社會做一點事。社會問題成為21世紀商業的王道,貼上品牌label的商品真的可以化解社會危機嗎?
疫症增強了社會責任的意識,時裝財團出錢又出力,LVMH、Kering、Giorgio Armani、Burberry、Moncler等講得出的品牌都有捐錢,將自家生產線改做生產防疫用品、幫手分發補給品。這是公益事務中最有效和實際的行動,無可挑剔。
爭取種族平等
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跪頸致死的事件令全球反警暴、歧視、公義等議題成為社會最前線,除了名人紅星聲援,時尚界也有不少品牌發聲明譴責,除了事後火速表明立場,為品牌豎立好形象,也有以實際行動配合。Yeezy的Kanye West的鋪排最全面,除了向弗洛伊德的家庭和法律團隊捐款,同時設立教育基金資助弗洛伊德女兒的學費,還將向美國多間黑人企業提供捐助。
種族歧視、警暴等問題不是今時今日才有,一些品牌如Dior、Gucci一向都倡議種族平等,不過有些就明顯趕潮流,L’Oreal就黑人平權問題發文表示支持,不過卻被翻出黑歷史,有指曾因為種族議題風波解僱英國模特兒Munroe Bergdorf,令本來想建立正義品牌形象,到頭來令人覺得品牌虛偽,令人反感,這正是品牌以社會責任來建立形象的反面教材。
品牌出錢修復古蹟也常見,帶來公關價值,也展示強大的人文精神,當中尤以品牌經常用作時裝表演場地最普遍。Dior出錢修復Jardin des Tuileries,Chanel出資2,500萬歐元(約2.2億港元)翻新巴黎大皇宮。早年意大利Tod's資助2,500萬歐元修復羅馬鬥獸場,而Fendi斥資修復羅馬城內的四座古老噴泉後,更在該處舉辦了90周年大騷。
宣揚環保重要
環保是本世紀最常關心的議題,因為時裝是當中的元凶,背負着第二大污染工業的惡名,作出補償理所當然。可惜,環保和時裝存在矛盾,宣揚減少消費就是為了未來消費更多,聰明的品牌將焦點移到「碳中和排放」上,碳中和是看不見的,但品牌樂於去拿個認證,利用數據來標榜環保的意向。Burberry、Gucci、Dior近年的時裝騷就標榜碳中和,提倡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再抵銷餘下的碳排放。
時裝一方面反映社會現象,另一方面也對社會和環境造成影響,品牌最基本也要考慮自己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承擔社會責任,在所在的範疇中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提倡公民意識,或進一步去教育大眾都是品牌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去回饋社會的行為,如今卻很大程度變成建立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價值的一種手段和政治目的。有企業管理諮詢公司表示:「全球三分二的消費者,都會留意品牌在一些社會上受爭議的事情上的表態而為品牌下判斷。」社會上遍佈着各項問題,品牌以捐錢和推產品去表態支持是可以的,但應該配合實際行動,言行一致才是真正面對社會責任的方法。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 http://add.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