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再爆發】
【本報訊】確診個案破百再破百,晚市堂食禁令不知延長至何時,餐廳只限外賣,不設堂食,以往人來人往的尖沙嘴厚福街水盡鵝飛,餐廳外人龍不復再。有食肆店主與員工在餐廳內吃飯,見到攝影師馬上大吐苦水,連旁邊依靠消夜的糖水舖也索性暫時休業。尖沙嘴及觀塘海旁一帶則比以往熱鬧,有情侶恩愛開餐,有人為加班趕工,三扒兩撥吃飯盒,一超過四人更要坐疏一點,避免遭票控指觸犯限聚令。打工只為兩餐安樂茶飯,但現在吃飯成為難題,他們投訴政府沒考慮夜班工作人士需要,措施治標不治本。有觀塘海濱工作的清潔工表示,堂食宵禁令實施後,海濱人流增多,大半天的垃圾量由平時兩大袋增至九大袋,主要屬外賣垃圾,苦了清潔工。
記者:陳詠恩
攝影:王子俊 何家達
閒日的一個晚上,尖沙嘴海旁幾乎座無虛席,滿是約會中的情侶。陳先生和Quiet都是剛剛下班的醫護人員,受訪時手仔牽得緊緊,原來因為平時工作時間長,平均一星期只能見面一次,每次短聚都份外珍惜,他們甜笑說自己屬港版長途戀愛,一人住沙田,一人住將軍澳。
不封關 免檢疫 醫護最怕大爆發
陳先生在外科病房工作,平時會接觸到武漢肺炎懷疑個案,患者一旦確診便會轉到內科病房隔離。因為要「避炎」,他不太方便到女友家食飯。女友Quiet補充:「有時驚喺醫院惹到再帶畀屋企人,好少返屋企食㗎喇,我哋啲醫護已好少機會見,搞到咁樣真係好折墮,坐完呢度返屋企即刻沖涼。」
因為晚市宵禁令,兩人每星期僅有的數小時約會,都只能由餐廳開餐,改為到黃店買外賣,配上Quiet自製的食物。二人首次在海旁進餐,有「幻彩詠香江」加上維港夜色作配菜,卻毫不浪漫,Quiet多次苦笑道「真係好折墮」,「露天冇冷氣又熱,其實呢度離餐廳都遠,行到嚟啲食物慢慢凍咗……唔好講我哋,好多人返夜班㗎嘛,佢哋連一張枱、正正常常食餐飯都冇,好慘囉!」加上海旁是夜跑熱點,不少人脫下口罩跑步,亦有人不戴口罩高談闊論,Quiet邊吃邊心慌, 「佢(途人)無啦啦打個乞嚏,我成碗嘢就唔使食」。
護理系學生Michael同樣與女友在尖沙嘴海旁晚餐,他認為不少餐廳會設有分隔膠板、每枱限定食客人數,有些甚至會隔桌而坐,防疫措施隨時比戶外場地全面。他認為晚市宵禁令可能令部份人覺得麻煩而減少外出用膳,「少咗人聚集有一定成效,但唔係最針對性」,而且做法擾民。「有呢啲傳染疾病,最簡單係斷咗個傳播鏈,首要知道邊度係高危地方,就唔好畀高危地方嘅人入香港,但呢步都做唔到,或者遲咗做,社區爆發就無可避免,都冇辦法。」Michael無奈道。
他記得2月初,政府安排內地人士來港後在酒店或居家隔離,當時衞生署招攬一批護理學生當義工,每日致電隔離人士,查問其身處位置,措施依靠隔離人士自律,「你打畀佢,佢已經唔喺屋企,可以點?佢已經出咗去散播病毒。」
他認為政府最初不封關,最終承受的就是醫護人員和廣大市民,以致現在人心惶惶,何況現時醫療物資依然不足。Michael在公立醫院內科病房當學護,病房內有一、兩個病格是隔離病房,他回想疫情初期,防護設備嚴重不足,有別於傳統的藍色或黃色保護衣,即使要面對高傳染性患者,他們只獲配「好似透明垃圾膠袋咁嘅防護衣」,質料易爛,眼罩亦只能用肥皂水清洗重用。
黃店告急 手足cut更入不敷支
雖然現在個人防護裝備數目稍為改善,外科口罩尚算足夠,「但普通保護衣要溝住嚟用,有以前傳統用開嘅保護衣,有時用垃圾袋嗰款」。N95口罩亦要慳住用,「如果有護士當日要入隔離病房做護理工作,佢個N95就要用一日,所以盡量都係同一個人入去。但以往嘅操作規定係,每入去一次就要扔一個N95口罩,但𠵱家做唔到。我嗰個唔算係一線隔離病房,如果係一線,佢哋會更加擔心。」
在佐敦一間黃店餐廳工作的三位員工David、Angel和阿Bi在尖沙嘴海旁吃外賣壽司,禁堂食措施最初規定晚上6時後員工不准堂食,到次日才修改為員工可獲豁免,三人出外買外賣才得知最新消息,感到訊息混亂。David說,以往收工後會跟同事到附近食肆消夜聊天,那是整日最放鬆的時間,不過現在沒有了聚腳地,收工後便要馬上回家。
措施實施後,晚市時段工作比以往輕鬆,但David完全不享受這種「輕鬆」。因為他們所工作的餐廳聘用不少反送中運動的手足,晚市宵禁令導致餐廳收入大跌超過三分一。返夜班的Angel見證政策實施翌日,晚市平均收入由以往11,000至13,000元,急跌至只有不到2,000元外賣收入。David為餐廳也為手足收入感到擔心,「租金又唔係淨係收到6點前,6點後都要繼續畀燈油火蠟㗎嘛」。
David解釋,店員很多是本身積蓄不多的年輕人,亦有人因與父母政見相異而離家自住,希望不用依靠父母,打工自立。餐廳以往晚市需要有四、五名員工上班,現在只要兩名員工便足以應付,他惟有被「cut更」,每星期只有兩日開工,人工大減,入不敷支,他自言「失業都冇得驚」,「我哋不嬲係兩星期出一次糧,平均2,000幾3,000蚊,𠵱家得1,000左右,有啲人本身有副業,可能佢哋要買鏡頭、急救用品、交租、交學費」,政府早前派發的10,000元津貼只限18歲及以上人士領取,餐廳聘用的16、17歲年輕人無法受惠。
不願出鏡的阿Bi則認為,政府明知立法不合理,舉措是為了讓人習慣極權的荒謬,待香港人漸漸順服,將來再輕鬆推出其他惡法,「好似《1984》本書入面,個極權要人民相信『2+2等於5』,我覺得呢樣嘢唔會令人民崇尚政府,點解佢都要咁做,因為佢就要削弱你個意志。」阿Bi認為無論是限聚令抑或晚市宵禁令,都是借抗疫之名打壓人們表達自由,「我希望香港人呢刻要自保,做一個奉公守法嘅市民,但意念喺心中一定要堅持住。」
憂宿舍廚房播毒 教職員不敢自煮
其實帶着外賣飯盒在尖沙嘴海旁找個位置也不容易,大學教職員修端與學生邊走邊找座位,因為學生有些事想找他談,所以需外出吃飯,海濱位置代替了學校飯堂和課室。這次是他首次在海旁用膳,為了確保衞生,他做足準備工夫,幫襯相熟黃店,確保餐廳環境清潔。用餐前,先用消毒濕紙巾拭抹座位,選擇地方也諗過度過,貪尖沙嘴海旁通風較佳,景觀開揚,附近有洗手間,可以清潔雙手,「一定唔會考慮公園,公園可能會有露宿者,唔係歧視露宿者,但可能滋生細菌較多,亦唔會揀室內聚集嘅地方,高風險就唔會。」
住在大學宿舍的他平時幾乎每日都外出用膳,現在晚市不設堂食,對他來說頗為不便。他也絕不考慮自煮,由於宿舍須共用廚房,他擔心清潔和防火問題,疫情之下若要共用爐具亦有欠衞生,所以他寧可外出吃飯,不過無奈製造大量外賣垃圾。
外賣垃圾亦苦了清潔工,記者在觀塘海濱採訪那晚,清潔工泰姐忙着清理快被外賣盒填滿的垃圾桶,好不容易停下飲水唞唞。泰姐表示,堂食宵禁令實施後,海濱人流增多。訪問當日是星期五,很多人放工後在海旁聚會,而且越夜越多人,泰姐返朝2晚11,她說晚上9時多是人流高峯,她負責清理約50米長的海濱範圍,「我平時執兩、三包(垃圾),噚晚執九包!」主要屬外賣垃圾,麥當勞紙袋、啤酒罐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