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金魚缸】上月用程式統計上市公司盈警通告,發現疫情重創經濟下,港股這半年發了逾千盈警,並就當中提到的原因進行分析,今次續以程式檢視盈警通告,單單統計提到具體虧損金額的盈警通告,年初至今已共逾千億元;將其與港府的保就業計劃領取補貼金額名單進行對照,結果頗有趣。
上次做的是文本分析,今次則嘗試做定量分析,抽取盈警中的虧損數字作統計。不過由於份份盈警寫法都有不同,有只表示會出現虧損,但無實際金額;也有些指較去年同期業績轉差若干百分比,但始終不提具體數字。多姿多采程度,即使用人工智能也未必能抽取正確數字,因此我的取捨是只計算有提到具體數字的,若給予一個範圍則取上限,其他忽略不計,因此整體情況肯定與實際數字有偏差。
今次程式是抽取相關盈警通告文字,並搜查有提到「虧損」字眼的前後文,但最後都要用人眼判斷是哪個數字,因此自動化程度有所減少。
國泰會德豐虧損最多
結果發現,今年至今有近千份盈警提到虧損,當中虧損金額最大頭兩位均為港資,首位自然是國泰(293)的99億元,其次是會德豐(020)的60億元;兩者均置身疫情重災區,前者乘客急跌99%,後者物業組合減值驚人。之後八位全為中資,其中保健醫療佔兩席,分別為虧蝕49億元人民幣(約54億港元)的恒大健康(708)及28億元的四環醫藥(0460)。
若說虧損金額的行業分佈,則以地產、運輸業最勁,分別為210億及近140億元,其次為醫療保健(120億元)及酒店、餐飲及休閒業(107億元);酒店餐飲業中,除博華太平洋外,還包括公告蝕13億元的雲頂香港(0678)及11億元的海底撈(6862)。當然勁虧6.5億元的富臨(1443)亦為佼佼者,一年虧損已等於其2.7億元市值兩倍有餘。
雖然盈警大多源於疫情影響,但亦有部份年頭的盈警,是反映去年底生意,而較多提及貿易戰及香港社運因素。無論如何,期內虧蝕相當慘烈而全面,令我懷疑政府的補貼計劃是否足以起到舒緩作用?於是到政府網站下載五批「保就業」企業補貼名單,由於是PDF緣故,要使用上次用到的pdfplumber套件,將其列表變成有格式數據方便處理,之後便可進行排序及搜尋工作。
政府至今已向共11萬間香港企業發放補貼,涉342億元;經排序後,當中首50間領補貼最多公司,已領去43億元,超過總額八分之一,其分佈主要在運輸、餐飲及地產,運輸自然以虧損最勁的國泰為首,連同九巴及城巴,合共領取補貼近9億元。不過國泰虧蝕99億元,4.6億元補貼僅為虧損的20分之一,杯水車薪,難怪要政府再注資300億元打救。
大酒店補貼少過民建聯
補貼排行榜十大中最多為飲食集團,分別是持美心集團一半股權的牛奶公司,及大家樂(341)、大快活(052)兩集團,三公司共領取逾7億元補貼,僱員四萬人。大家樂剛公佈業績少賺5億元,卻獲2.3億元補貼,大快活少賺1.2億元,卻取回9,000萬元,算是收復不少失地;但有關業績只計到3月底,往後數月業績應該依舊難捱。
酒店業也有申請,金額以富豪酒店最多,達3,400萬元,大酒店(045)雖已發盈警,但只能領取634萬元補貼,比民建聯755萬元還少,原來民建聯全職員工較大酒店還多。疫情持續,下半年盈警潮恐怕仍未見盡頭,但港股卻全無愁雲慘霧,與普遍企業面對的經濟困局恍如平行宇宙,原因與熱錢連日聚焦中國科技股有關。
尼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