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納指加速港資邊緣化

港版納指加速港資邊緣化

今日新鮮出爐的「港版納指」恒生科技指數,由30隻成份股組成,本報專欄作家股榮眼利,在fb指當中幾乎無一為港資,且隻隻股份市值驚人,客觀效果是港資進一步旁落,昔日叱咤股壇的華資財團已淪配角。

阿里市值等於二千公司

是次上榜指數科技股,市值過萬億元的有阿里巴巴(9988)、騰訊(700)及美團(3690)三隻,單單阿里市值便達5.3萬億元,是甚麼概念?我到股壇長毛的webb-site.com下載全港上市公司市值數據計算,發現阿里不但遠超所有華資財團總和,要加上滙控(005)、保誠(2378)、友邦(1299)這些非中資重磅股,才勉強及其項背。

港股現約有2500間上市公司,如將市值由低排起,阿里便等於近2,300間市值倒數公司的總和,即等於九成上市公司數目市值;可預見港股未來的交投、市場力量兩極化程度將很驚人,受數隻股份走勢主導市況會越趨嚴重。

加上有望今年登陸的螞蟻集團,傳市值1.6萬億元,以及6,000億元的滴滴,港交所(388)今年理應大豐收;隨着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及美國計劃進一步收緊對當地上市中概股的核數要求,這股「逃難潮」將絡繹不絕。

此形勢下,你可說港股「升呢」,化身中國版納指,儘管政府推動本地科技發展乏善足陳。往後股市與香港經濟脫鈎更明顯,任你失業率創新高,這邊廂還是股照炒,恒指代表性亦會降低;港人強積金將被動增持越來越多中國科技股,日後歐美若與中國打科技戰,震盪亦較現在高。這種市場高度集中的情況是否理想,留待大家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