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反對自我審查 刊假新聞 被炒入稟 阿里巴巴子公司捱告 印度法院傳召馬雲

員工反對自我審查 刊假新聞 被炒入稟 
阿里巴巴子公司捱告 印度法院傳召馬雲

中國及印度的明爭暗鬥,由邊境爭議擴展至科技界,中國科企龍頭阿里巴巴及創辦人馬雲,因涉及勞資糾紛被印度法院傳召。阿里旗下UC Browser(UC瀏覽器)一名印度僱員指控,因對公司應用程式的審查制度和假新聞提出反對而遭無理解僱,索償26.8萬美元(約207萬港元)。據稱,馬雲截至昨午尚未收到傳票。

印度法院傳召馬雲應訊。資料圖片

阿里巴巴旗下UC Browser(原稱UC Web)是Google以外,印度最常用的網絡瀏覽器,印度上月宣佈禁用59款中國應用程式,UC Browser及旗下程式UC News就在名單上。此次向阿里索償的前僱員帕爾瑪(Pushpandra Singh Parmar),2017年前受僱UC Browser,並在新德里衞星城市古爾岡(Gurugram)任分公司副總監。他表示自己因對公司應用程式的審查制度和假新聞內容提出反對遭到無理解僱。他指公司曾審查不利中國的報道及刊登假新聞,目的是「引發社會與政治動盪」。

在200多頁的法院文件中,帕爾瑪展示多則UC News的新聞截圖作為證據,指控是假新聞,例如2018年標題為《快訊:印度與巴基斯坦開戰》的新聞,披露印巴邊界軍隊交火的情況,但兩國當年不曾爆發戰爭。文件還附有UC Browser的印度語、英語「敏感詞列表」,當中包括「中印邊界」、「中印戰爭」等,指審查系統會自動或手動拒絕刊登這些敏感詞的內容。

中印兩國上月爆發邊界衝突後,關係急轉直下。資料圖片

UC News在印度受歡迎。

「中印邊界」成敏感詞

當地法院文件顯示,古爾岡地方法院民事法庭法官謝克德(Sonia Sheokand)已發出傳票,要求馬雲及12名公司高層,周三(29日)親自或委託律師出庭,並於30天內提供書面答覆。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在被禁用前,UC Browser在印度的下載量至少為6.89億次,而UC News的下載量為7,980萬次。

阿里巴巴方面向內媒澎湃新聞表示,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在朋友圈留言稱:「UC印度確實收到通知,UC印度公司正在按流程處理。至於馬雲知不知道我還不清楚。」內媒新浪科技引述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透露,馬雲尚未收到傳票。印度智庫研究顯示,當地30間獨角獸公司中,有18間有中資背景,阿里巴巴集團和和騰訊控股,已投資印度一系列快速增長的公司,如印度連鎖旅館Oyo、叫車服務Ola、外賣平台Zomato等。
路透社/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