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透過港區國安法整治校園,第9條規定,對學校及社會團體等涉及國家安全的事宜,香港政府應當採取必要措施,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這種箝制思想的行動,早在今年的中學文憑試已展開,歷史科一題必答的「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遭教育局以「傷害民族感情」為由,最終迫使考評局取消該試題。
有前線教師認為,其實是教育局給予各科的下馬威,今年是歷史科不好彩,但任何人文學科,都可能遭以言入罪。學科遭受政治審查,加上校園瀰漫着一片白色恐怖氣氛,分別任教中文、通識和歷史科的三位老師阿玲、阿明和阿熊(皆為化名),拿着年年都用的教科書和教材,卻不知道這些知識是否還可以教。
中文科老師:還可以教仁義道德嗎?
中文科老師阿玲最近遇上一個難題,她到底要在何時教導學生《論仁、論孝、論君子》和《魚我所欲也》這些文章呢?兩篇文章,都是考評局指定的12篇經典文言教材之一,阿玲教授這些文章數年,從未遇上教學困難,然而,孔孟所談的「殺生成仁」、「捨身取義」,在今日香港社會,竟變成老師在課上難以向同學講述的道德,「你要點舉例?就算你唔提(反送中運動),學生上堂都會講,你答唔答?」
阿玲打算把範圍押後來教,可是,反送中運動已歷時超過一年,「社會裏面嘅唔公義係一直都發生緊,我避唔到,我唔通避到去DSE考都唔教咩?」
又例如另外兩篇範文《出師表》和《六國論》,「其實都係在下位者畀在上位者嘅一啲建議,呢啲人係為咗國家好、為咗社會好,先會提出建議」。往日教書,她會以內地維權人士為例子,又認為清末革命烈士是說明「捨身取義」的理想教材,「有啲人出嚟搞革命,其實佢可以安逸咁生活,佢一定係覺得有啲嘢比生命更重要……」
越怯於討論 越難修補裂痕
然而上述種種引起學生熱議——也就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課堂例子,阿玲不敢再在課上說。白色恐怖的真正恐怖處,是學校不用做任何事,阿玲已陷入自我審查。去年6.12,阿玲與幾個同事無所畏懼地罷課,今年,其中一些同事不獲續約,他們永遠不會知道是否與政治有關。阿玲的社交網站多了假賬號嘗試與她「交友」,她同時憂慮同事、學生、家長會對自己「篤灰」。
她開始懷念雨傘運動時,同事與學生雖然都有不同的政治立場,但大家從不掩飾,課堂裏學生也會表示支持或是反對這場運動,且會有互相尊重、氣氛極好的討論,當年,師生都信真理越辯越明,今年,當舊生向阿玲表示,很欣賞她在課堂引導自己關心社會,她卻深感慚愧:「原來我之前係咁,但反送中之後,我發現自己真係唔係好夠膽講,除咗因為自我審查同怯之外,第二樣嘢係一個課程有40個人,哪怕只有兩三個同你立場唔一樣嘅人,你係咪都要照顧佢感受呢?」
阿玲形容自己的學生「黃嘅極黃、藍嘅極藍」,她說,有些學生其實是「被藍」,是基於家庭教育和家長職業而「藍」,但當黃絲學生於課堂以言語攻擊警察,而班裏卻有警員子女時,「你一下子好易觸動到佢哋情緒」。阿玲認為,老師的責任是促進學生成績,其中包括關心學生的情緒,但課堂裏不能談政治,下課後又怕學校與教育局會追究而不敢談政治,然而學生心裏的傷裂一直存在,「佢哋可以同邊個講?」
阿玲是從小到大都想成為老師,因其成長經歷,令她深信一個學生能否成功、成材,有時只欠老師的一句鼓勵說話,但當白色恐怖令她畏懼,甚至連能否獲學校續約、教下去都成疑問時,她深感疲累。
「有時你留低唔係淨係為咗自己。」阿玲最憂慮的,是黃絲老師如果都因為壓力而離職,前來校園取代他們教育下一代的是誰?會是來自內地的老師嗎?阿玲仍希望可以留在校園,「只係忍住唔舉例,真係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