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的士司機一直被專家懷疑是第三波疫潮源頭,昨日再多四人確診,的士群組至今已有約20人中招。的士司機工會指出,業者每日接載大量乘客,容易通過車資找續等途徑受感染,屬高危行業,但政府支援甚少,令司機十分無助。
衞生防護中心昨公佈,運輸署向的士司機提供的免費病毒檢測服務再發現三宗個案,包括第2380、2381及2467號患者,介乎56至65歲,三人都無病徵。當中第2381號患者曾參加屯門富臨生日宴。而第2487號37歲男患者亦是的士司機,透過其他檢測確診。運輸署由7月19日起為的士司機提供病毒檢測,23日已有一名61歲司機確診。
衞生防護中心承認,要追蹤確診司機接載過的乘客有困難,因司機未必使用應用程式接客,中心已要求警方協助追蹤乘客。
防護中心早前曾公佈17個確診的士司機的車牌,連同昨日確診的4人,即至今至少21名的士司機受感染。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估計,第三波疫潮的「零號病人」很可能是的士司機,或在機場接載感染者後,將病毒透過食肆傳染其他人,造成社區大爆發。
工會嘆政府支援不足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指出,的士每日接載不同乘客,若當中有隱形患者,可能污染車門及座位,但無可能落一次客抹一次車,而找續車資亦可傳播病毒,司機十分危險,但「唔開工就無飯開」,政府支援卻十分有限,他上月申請防疫抗疫基金補貼,到現在還未收到錢,業界十分無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出,的士空間狹小,未爆疫前都關上車窗,變相密封,司機容易受感染或傳染給乘客。而的士司機習慣有聚腳點,平日到全港各區接載乘客,容易有交叉感染,相信是引致今波疫潮嚴峻的其中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