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公司將在8月14日公佈9月生效的季檢結果,全城焦點在同股不同權股份躋身藍籌的歷史時刻,惟「AMX」入選已幾近無懸念,更值得注意反而是恒生綜合指數同時半年檢,新納入股份大有機會列入港股通名單,由於過往北水新貴均有大媽瘋搶例子,市場率先找出潛力綜合指數新貴的尋寶遊戲,或即將開始。觀乎各板塊過去一年的市值變化及炒作情況,生物科技及內地物業管理股,或會成為今次綜合指數半年檢的大贏家。
綜合指數的揀選條件在市值及交投,一般累積市值排名在前95%,而平均換手率大於0.05%便符合條件,而今次檢討亦首次放寬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港股通名單的股份除了必須為綜合指數成分股外,同時設有12個月平均市值不低於50億元的要求,另暫時不接納第二上市股份,但未有要求企業必須錄得盈利,因此生科股估計亦可列入名單。
生科股在過去大半年熱炒,今次綜合指數出現大量有條件入閘股份,單計市值逾50億元的「B股」已最少10隻。截至上周三止,諾誠健華(9969)、康寧傑瑞制藥(9966)及基石藥業(2616)市值更達百億;另外已錄盈利並「甩B牌」的百濟神州(6160)及信達生物(1801),市值更分別以千億及百億元計。
港視平均市值未達標
另一大熱板塊為內房近年不斷分拆上市的物管股,過去半年在一輪急升後再有不少股份有資格入選,包括市值已炒至逾百億的永升生活服務(1995)及新城悅服務(1755),另外寶龍商業(9909)及時代鄰里(9928)機會亦高。其他潛在入選股不乏去年上市的焦點股,當中以市值逾百五億元的九毛九(9922)呼聲最高,由於其在內地有一定知名度,倘入選有機會成為北水的搶手貨。另外,早前MSCI香港指數納入借疫情令市值水漲船高的香港電視(1137),惟由於其12個月計平均市值仍未足50億元,只能成今次季檢的黑馬。
至於目前綜合指數中低於50億元市值的成份股有約40間,當中逾半為港股通名單,包括已停牌的南方資源(1573)及鴻寶資源(1131),另外多隻曾經被列為「北水愛股」的企業市值已持續不足50億元,大有機會下次港股通檢討名單時出局,包括內地投資者持倉達22.59%的首控集團(1269),早年一度被大媽搶至癲價的豐盛控股(607)及紅星美凱龍(1528),以及內地持倉比例極高的廣深鐵路股份(525)、同仁堂科技(1666)及華電國際(1071),市值均已不足50億元多時。
最後一提恒指檢討,市場普遍相信市值大落後的舊經濟股如地產及資源,大有機會被阿里巴巴(9988)、美團點評(3690)及小米集團(1810)取代,高危股有太古(019)、中國神華(1088)、中國石油(857)及信和置業(083)等。而由於3隻或獲新納入的股份市值極高,即使倖免於被踢走的藍籌,亦可能面對比重明顯下調的命運,尤其要留意重磅的內銀內險、滙豐控股(005)及騰訊控股(700)的比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