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羅撒的鐘樓 - 古德明

聖羅撒的鐘樓 - 古德明

一位朋友讀到拙文《聞香感舊》,特賜瑤函,說一九七零年代在澳門聖羅撒女子中學讀書,教室外植茉莉多株,她坐在窗邊,時聞暗香,所以也和我一樣偏愛茉莉。

聖羅撒與當年古家大屋只有一牆相隔,其鐘樓我在家中舉目就可望見。每天清晨,都有人敲鐘,鐘聲嘹亮。一天下午,我和家兄在露臺上學放紙鳶,屢試屢敗,忽然聽見一陣笑聲,循聲望去,是幾個聖羅撒野丫頭站在短牆之後,看着我們。我們興致全消,拾起那不爭氣的紙鳶,退回室內。這是一九六零年代初的事,那位賜函的朋友,十多年後才上聖羅撒,當然不是疑犯。那幾個疑犯也應早忘了這件事。

幾年前,我重回澳門。古家大屋已成陳迹,但聖羅撒還是當年的樣子。我走進學校大門,問閽者可不可以讓我在鐘樓之下、長階之前拍張照片。她一臉愕然,或是覺得沒什麼值得拍攝,但還是答應了。畢竟年輕人很難領略物換人非的況味。

物換人非,是千秋不改的定律。我惋惜一九六零年代澳門一去無還,那位愛茉莉的聖羅撒畢業生惋惜一九七零年代澳門一去無還,今日澳門的孩子將來也會惋惜今日澳門一去無還。勉強保存一些舊建築物的外貌,就如人死而存其屍,其實沒有什麼意義。聖羅撒總有一天也會消失,更無人到其舊址沉吟躑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