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地贏得唔得 - 畢明

靜靜地贏得唔得 - 畢明

三星期前,我嚴正跟家中那位聲明,地球很危險,香港正處於極度危險時期,必須外出的話加倍小心,太明顯香港人在加速鬆懈。

話口未完,過去一周隨便一日:113單新確診,105宗本地感染,63單源頭不明。屢創新高。

四星期前,去剪髮,戴着口罩躺着被洗頭時,聽見瞓我隔一位、一名操北方口音的闊太(她很刻意炫闊),在飆着高音誇談闊論:「我哋北京,啲屋好大……我哋請男工人,可以種花呀做司機,女工人唔得啦……」(點解唔得呢?)又「我哋香港,啲屋真係太細,我間屋得千幾唔夠二千呎……不過依家嚟親都要有張文件,就豁免檢疫,買就得㗎喇,成幾萬蚊一張呀!」當我還未分得清「我哋你哋都係我哋」之時,全身的毛都鬆了起來的闊太又叫:「係呀,我今個月都已經買咗5次,啲運輸公司好好賺啦」。(起身時見她有戴口罩覺劫後餘生)

在提款機前,幾名排隊的洋人,沒戴口罩。

在街上,不戴口罩的人多了;在面書上,大家生活多姿多采。(張竹君醫生語,說時心有千千結)

而病毒的性質沒變。更可能變本加厲。

包括隱藏性、傳染力、潛伏期、致命度,而香港沒有封關。近月「政府發逾29萬份醫學監察通知書,豁免強制檢疫」,幾十萬潛在風險,自由行,算不算瘋狂的瘟疫管理,果然是說好的攬炒。我們憑什麼自滿、憑什麼安逸。一日有如此出眾、非常、智將如雲的政府,我們沒有條件鬆懈。

太早宣佈勝利,或者以戰勝後的心態生活,是最失敗的無知。

口罩,由「戴咗我都要佢除返落嚟」,到政府斥資造罩、給市民送「底褲般的口罩」,到終於公共交通、場所強制戴口罩,一直出盡渾身解數去表演後知後覺,代價是延後康復香港,差不多在暗算香港。

防疫,永遠易過抗疫,有關不封,漏洞不堵,香港的瘟疫危機意識必須長鳴。

社交距離,是沒有疫苗中的疫苗,是其中一個有效方法去應付今次狡猾的病毒。社交距離本身,就是一個特大口罩,集體去保護一個城市,我們口口聲聲說好L鍾意香港。

有些人選擇自律,不要見棺材,更不要流眼淚。有些人不。

新冠疫情衍生出潮語「Covidiot」(即新冠白癡),出於 covid 及 idiot二字,諷刺那些疫情期間不懂得保持社交距離、無視防疫規定、恐慌性囤物資的人;原來「Covidiot」的存在或與認知能力有關。「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的研究發現,拒絕戴口罩或不遵守社交安全距離規定的人,認知能力較低。」

研究發現,有更高工作記憶能力(working memory capacity)的人更可能遵守建議。「工作記憶力越高,越可能遵守社交距離。」工作記憶能力高者,會強化有關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利弊得失方面的意識。工作記憶又影響智力、理解力、學習力和決策力。工作記憶能力較低者,無法做出困難決定。

真相大白。

老人家、沒法子,很多認知能力較低、常識較差,是可憐。

藍疫幫,冇辦法,腦殘,都可憐,但可恥多啲 (詳情參考慶回歸群組)。

唔好同我講全球反彈,詳情請看台灣。

抗疫,同能力有關,包括intellectual同經濟能力。英國《衛報》有文章寫過:"Being able to socially distance is a sign of privilege",包括智力、同理心、自律能力、同經濟能力。

如果你仍然多姿多釆,既唔老又唔藍,即不是你沒有經濟能力,一係你扮有經濟能力,一係你冇腦。

張竹君醫生特別提到,不少確診者,是早有輕微病癥,有些已自行求醫,甚至拿了深喉唾液樣本,但仍「四圍去玩」,有病癥麻煩大家留在家吧,說時她的眼神附送末期fed up,及呼出一口深過深淵的歎息。

職業無分貴賤,人格有分高低。品格高尚的人,都是懂為人設想那些,自我不放中心。

去年畢彼特到日本宣傳電影《星際任務》,在記者答問大會中,見到席間有人戴了口罩,他忍不住把話題扯遠了,說他初到日本時,在機場見到有人戴了口罩,心想「使唔使呀」,他用了"so paranoid"去形容,驚青蛇Gwer定神經質都好;他續說,後來我明白了,當你有感冒,戴口罩是保護他人,真是為別人設想!"I don't know why the rest of the world……I don't know why we don't do that"。

不怕鬼一樣的病毒,只怕豬一樣的抗疫。忍一時社交距離,有疫苗海闊天空。政府縱容病毒,這場仗,戴口罩,stay home,社交距離,大家靜靜地贏咗佢好唔好?

PS. 多謝一直自律、忍痛留家,嚴守社交距離的每一位。

IG:budmingbudming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