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喇」,是當年母親在世時,從廚房喊出最強而有力的三個字。聖旨一到,兄弟姊妹不論正在閱讀或打機或發呆,一切活動立即停止,埋位站好隊形,然後開枱派碗傳菜。真的,平凡家庭,一天之中沒有比圍在一起「開飯」這一刻更為重要,那怕枱面上是最尋常的鹹魚青菜。七十年代窮等人家沒有甚麼好東西,味道不是必然重點,反而一家人在餐桌上的溝通、分享、團結、安寧、尊重等感受更為溫暖。很多動物因為分工需要以及增加捕獵優勢,皆有群體進食的習性,只有人類,才會單純為了心靈滿足而一起分享食物,更特別的是,我們把此行為由家人向外延伸至朋友甚或陌生人。圍爐取暖,是非常貼切的形容,社會愈複雜,我們愈需要圍更多的爐,取更多的暖。哈佛學院參與英國 The Big Lunch計劃,在2017 年公佈研究,人類的演進以及社區建構,不能離開communal eating,對個人來說,較多與朋友們相聚吃飯的人,比較快樂及滿足。香港人近年很不快樂,好些朋友要看醫生,社會病了,情況危急。在這時候,政府還禁止晚飯堂食,火上加油,我當然全力反對。各位不要誤解,以為經營餐廳的希望放寬限制多做生意,不是,反之,我贊成加辣,一刀切一起禁足。長痛只會更痛,每天有數十個案找不出源頭,社區大爆發,半桶水措施,不知拖至何日才見曙光。反正大家不能圍爐取暖,不如索性禁足,硬頂二至三星期,反而有機會重生。其他城市已有前例,香港為何不可?
說到這處,不由火起。醫護界已有共識,當疫情爆發,最有效的方法是隔離,然後用大量快速測試,盡早找出病人醫治。「韓國例子」國際有名,在本年三月開始,市民駕車到街站檢測,完全免費,一天有結果,極速把患者分隔,硬把疫情按下來。沒有快速測試,禁足沒意思,解禁時候,找不出來的病人繼續傳染。其他國家相繼效法韓國模式,譬如星加坡,到七月十三日為止,已經做過一百萬次檢驗,每天有能力做四萬次。那香港是多少呢?我差些說不出口,整個六月只做了十萬次測試,每天平均三千,左支右絀,比澳門數量還低,實在羞恥兼可恥。為甚麼會這樣呢?錯不在檢測人員,他們很努力,只因我們政府一直堅持採用最複雜亦最慢的方法,根本快不得。已經爆疫,被檢測的數目又少,還要等三、五天,其間有多少人在街上播毒?全世界都有快速測試,為甚麼香港沒有?
袁國勇醫生早在三月已經指出這問題,一天至少要做到7500個測試。本地其實有快速測試,香港01在四月八日報導:「事實上,除了于常海的團隊,科技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溫維佳也聯同其學生,研製出可於40分鐘內檢測新冠肺炎的儀器;理工大學早前也宣佈成功研發快速診斷系統,可於一小時內成功檢測包括新冠肺炎的40種病原體;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也有一項只需兩小時的快速檢測技術,目前已適用於全球至少40個國家的公共衛生實驗室——問題是,這些技術統統都沒有被特區政府所吸納,他們也就未能助當局一臂之力,提升病毒檢測數量和效率。」WTF?官府能否解釋一下為甚麼不與其他機構合作?市民戴更多的口罩洗更多的手,抵不上政府的錯誤。
可能本地薑不夠辣,政府上星期終於驕傲地宣佈引進中國快速測試,一天可完成7500次。遲了三個月,爆出第三波,必須再說一次,星加坡現今一天已經可做四萬次!也罷,多說無謂,既然有檢驗條件,請盡快禁足。保留午餐及外賣,業主大條道理不減租,沒有堂食,絕大部份餐廳在賠本,捱不了多久,亦未能控制疫情,禁足二星期,大家有個預算,一次過損失較少。一直不相信陰謀論,一直希望政府可以醒少少,我應該是太久沒與家人朋友圍爐取暖,精神明顯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