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希望渺茫,不是因為勝出機會低,而是黨國根本不會讓選舉正常舉行。
「35+」充滿希望,不是因為目標可達,重點在過程,老大哥操弄選舉,展示強盛的橫蠻,全世界文明社會都看得明白。
由西環到銅鑼灣的西廠東廠選舉操盤官,絕不能讓區議會選舉被殲滅的災難重演,莫須有的大面積 DQ 不夠安心,以疫情為由押後選舉已擺上議程。
疫情失控要押後?南韓國會選舉四月十五日舉行,選前個半月,正值疫症高峰期,每天五、六百宗確診,最後選舉如期舉行,文在寅領導的執政聯盟取得過半議席。南韓是首批中國以外爆疫的國家,個半月時間,足夠文在寅政府把疫情壓低到選前一周每天約三十宗確診。一個有自信的政府不怕民意考驗。
七月五日舉行的東京都知事選舉,選前一周,平均每日七十七宗確診,選前一天,增加到一百三十一宗,選舉繼續,小池百合子一樣連任。
再看看權貴最喜歡比較的新加坡,國會大選七月十日舉行,選前個半月,疫症剛於高峰回落,但每天仍六、七百宗確診,到選前一周,平均每天仍有約一百六十宗確診,選舉繼續,執政人民行動黨大勝。
保皇黨打開口牌,謂大批大灣區香港人因為封關難以回港投票,不公平。據此邏輯,大批港人居於英美加澳,也因為封關受影響,不如延遲選舉一兩年,全世界疫症消失才選好不好?
保皇黨又謂,疫情影響長者投票意欲,不公平。為何又不見周邊國家以此為由延後選舉?很多長者繼續每朝飲茶、在公園聚集下棋、巴士地鐵繁忙時間仍然擠迫,只要做好防疫安排、增加人手,自能大大減低排隊時間及投票風險,有幾複雜?
當然,眾多老人院手心雷部隊、或是無端端有人大排筵席的選舉異象,疫情期間無計可施,不公平。
聽到保皇黨大聲疾呼選舉不公平,香港人應該憤怒。立法會選舉幾時公平過?權貴自製DQ新規則公平嗎?功能組別扭曲選舉公平嗎?
美國國務卿蓬貝奧最新的「討華檄文」中,重提當年主催中美建交的總統尼克遜去世那年說過的話,當時正值北京六四鎮壓之後,尼克遜對他的傳記作者談起中國說:「我們可能製造了一個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當年中美建交,把封閉的中國帶向全世界,結果製造了一個大家要警惕的怪物。
「35+」的照妖功能,即將上演;「35+」與香港的剩餘價值,正是向世界展示科學怪人的暴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