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例第599I章規定任何人士於室內公眾地方均須佩戴口罩,違者最高會被罰款5,000元。法例生效首日,上班時間的紅磡隧道轉車站大排長龍,大部份市民都戴上口罩,惟有零星市民排隊時將口罩拉至下巴,也有從紅磡港鐵站天橋步行到轉車站的市民沒戴口罩,直至步入候車隊伍,又或發現攝錄機,才徐徐戴上口罩。
市民轟政府「有事先做嘢」
平日都會紅隧轉車站候車的Cyrus指,戴罩令規管範圍未擴闊前,不時都會看到市民拉下口罩在轉車站食煙,故他認為政策可以有助保障市民,惟他斥政府一貫作法是「有事先嚟做嘢,冇事就唔理你」。
另一乘客黃先生表示,現時疫情越趨嚴重,有必要收緊政策。問到會否覺得政策太遲推行,黃指不敢評論推行時機,但認為有必要推行更多嚴峻的政策,包括強制所有入境人士檢疫及隔離、更全面的邊境管制,甚至將口罩令推廣至大街等室外公共場所。
本報記者亦到牛頭角及九龍灣一帶的商場採訪,顧客及商戶都有遵從戴罩令,僅一名途經德福商場外有蓋處的中年女士沒戴口罩。不過法例並未有訂明「半室外地帶」是否同受規管,商場保安指不清楚該處是否屬室內,稱要待上級的清晰指示。
不過,門庭若市的牛頭角街市,就有至少三、四名攤販將口罩拉至下巴。記者向其中一名將口罩拉下的魚販查詢,他隨即將口罩拉回鼻頭上,並指「𠵱家戴返啦」,旁邊的職員則連忙說:「我哋知㗎啦」,又表示「以後都會戴」。面對市民「半戴罩」,陳肇始表示按照相關規例,口罩需要完全覆蓋到口鼻,「個鼻凸出嚟,已經觸犯法例」。至於會否加辣擴大強制戴口罩範圍至戶內,她說大部份人都有在室外戴口罩,加上室外空氣較流通,彈性較大,如看到有人無戴口罩,市民可走開,但室內未必做到,且在戶外做運動等亦難以戴口罩。但她指當局會密切留意成效,不排除再增強制戴口罩的場所,包括戶外地方。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則認為法例成效未必明顯,因為現時大多數市民都已意識到戴口罩的重要性,認為有關措施只屬象徵意義。另外,政府自7月15日起強制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人士必須佩戴口罩,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有關措施生效至今,收到62宗相關報告,共作出25次勸喻及發出三張傳票。至於昨日落實的室內公眾地方佩戴口罩法規則未有相關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