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字咁淺:都市傳說之腦袋只用十分一? - 麥煒和

醫字咁淺:都市傳說之腦袋只用十分一? - 麥煒和

「三叔公,你何解諗嘢?」

「噓,別阻我專心冥想來擴充腦域。」

「腦域? 甚麼玩意兒?」

「那是高深的神經學課題,我們大腦有一千億神經細胞,一般人只用得着五至十巴仙,其餘九成以上也是處於休眠狀態,前者我們稱之為『腦域』。聽啲人講,假使腦域(即大腦使用率)達百分之十以上,當事人便會天生異稟擁有超乎尋常的智慧,譬如諸葛亮與愛因斯坦,要是以冥想之類的修煉將腦域進一步提升,說不定我也可進化出精神力、心靈感應、天眼通等特異功能。」

「三叔公,坊間所說『腦袋只用十分一』是個謬誤。沒錯,大腦中有一些顯眼的功能區域或結構,好像主管語言的布洛卡與韋尼克區、主管運動和感官功能的羅蘭多區、負責記憶存取的海馬體等,倘若這些部位遭到破壞或被病理波及,患者便會出現相關的神經功能障礙。然而,區域以外的神經細胞也非坐在一旁無所事事的,功能性磁共振或正電子掃描研究顯示,當腦部運作之時,除了相關的功能區域,其他部位的神經細胞也會因應情況出現不同程度的活躍度。再者,假使腦部的非功能區出了毛病,大腦整體運作亦會受到影響,換言之,腦袋所有神經細胞也有其特定功能,及沒一個用不着的細胞。」

「原來如此,腦部功能區固然重要,但區域以外也絕非沉默的大多數。」

「科學家亦發現若果大腦功能區受損,其他神經細胞也能作為替代的後補。比方說,幼兒患抗性癲癇(香港又名「腦癇」)、腦炎等頑疾,醫生或要採取極端的治療手段如切除半邊腦袋(Hemispherectomy),包括犧牲固有的功能區域,但之後另一邊腦袋其實可以入替補上,修復因手術或病變引致的神經功能障礙,令患者腦部回復正常運作。」

「既然腦部受損能自動恢復,那我便不用害怕中風了。」

「此言差矣,神經替代功能只適用於發育中的腦袋(按:大概六、七歲前),之後,腦部的可塑性便會大幅減退,故此成年腦科病患往往只能得出有限度的康復。」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