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美國民權之夢 - 安裕

東西南北:美國民權之夢 - 安裕

美國民權領袖、國會眾議員劉易斯(John Lewis)溘然長逝,現任總統和所有在世的前任總統都發文誌哀。白宮國會國旗半下,美利堅民權歷史翻到這一頁想不到落筆如斯沉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前主播丹拉瑟在他的記者年代,目睹現代美國民權運動從春雷綻放到殘酷鎮壓乃至於今天種種,在社交媒體寫了一小段貼文,話語不多卻字字千鈞:「我們曾經年輕。如此眾多回憶。如此長路同途。如此漫漫前路待越。別了我的朋友。有一天我們必會得勝。」一天之內,這則短文單是轉發就超逾1.1萬次。有網民留言:「完全心碎。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尊嚴和那聲音。」單這一段就有超過400個「讚」。

只有像丹拉瑟這把年紀的美國人,才能寫得出這段深沉厚重的歷史札記。他與劉易斯曾經年輕的時代,是美國民權橫遭打壓的年代。丹拉瑟的回憶,是阿拉巴馬州1961年的爭取種族平權的自由乘車運動(Freedom Riders)、是1963年華盛頓大遊行林肯紀念堂前的「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宣言,是數不清的示威抗議以及鎮壓拘捕的歷史。

勇往直前 抗爭半世紀

劉易斯去世後,老牌刊物《大西洋》網頁有一組、28張照片。一張一張的仔細看,黑白影片的粗微粒凸顯60年代的粗暴與野蠻,90年代的彩色影像清楚勾勒老了但是壯心不已的劉易斯。這一組照片,基本就是劉易斯的民權運動編年史。每一張照片都有詳細說明,一張照片就是一段歷史。當中,劉易斯被打被捕的佔五張,至少有兩張的劉易斯的頭上貼着醫療膠布,那是1961年5月的自由乘車運動,當時他才21歲。最為人所認識的是1965年3月阿拉巴馬州塞爾馬爭取黑人投票權和平遊行,他被白人州警打破頭骨的一張:戴着頭盔防毒面具的大塊頭警察揮着大棍,劉易斯右手按着後腦。事隔半世紀重看歷史的一刻,鎮壓和被鎮壓的,在照片裏的數量完全不對稱,這是美國的民權歷史最受打壓時刻,那時的劉易斯,剛過了25歲生日。

圖片特集裏的劉易斯,有1963年8月在林肯紀念堂前「我有一個夢」的集會,那時他23歲。也有一張同月在白宮的照片,他站在馬丁路德金後面,照片裏13個人,包括美國總統甘迺迪和只見到半邊身軀的副總統詹森。彩色照片裏的劉易斯,同樣有着50年前的本色:2013年10月,華盛頓移民法案改革示威,高齡73的劉易斯一左一右被兩個警察拘捕帶走,雙手反銬身後,老人臉上是不動如山凝住如磐的神情。這是他的民權人生,從1961年到2013年,這個佃農之子在示威活動中被捕超過40次,時代光譜超過半世紀,顏色從未剝落,勇氣依然在胸。

紀念逝者是對未來的自我期許,然而當人們回到1963年8月的華盛頓大遊行,劉易斯當時的演講道出美國民權的匱乏。他說:「今天,我們為了工作和自由來示威,但是我們沒有甚麼可以自豪。我們萬千的兄弟不在這裏。他們拿的是微薄工錢甚至沒有收入。」那次在林肯紀念堂前的集會,參與人數30萬。像是很多,其實不多,劉易斯說「萬千的兄弟不在這裏」(for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our brothers are not here),因為更多的人來不了,沒有車費沒有工作沒有一切。有說,美國民權在這50年間有所進步云云,可是始終沒有得到應得的發展軌迹。種族主義揮之不去,近年白人極端主義陰魂不散,尋且比歷史某些時候更加毒惡。民權運動追求的一切,始終在遙遠之處。

漫漫前路  平權夢未圓

劉易斯去世,致哀者不乏圍繞他在民權前路的巨大付出,「偉大」與「先鋒」等字眼不斷出現。誠然,這是對劉易斯一生的肯定,可是不少人都相信,這絕非劉易斯昔日走上街頭的誘因,他追求的是民權落在每一個人頭上,而非只落在少數人頭上的道德光環。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與另一端的獨立紀念碑遙遙相對,中間2,000呎長水池倒映出今天美國民權與運動的仍然匱乏,只有回望前事而沒有前瞻未來。相對於此,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誓言觸動學生南下參與民權運動,其後民權運動倒過來拉動學生運動及反戰運動。上世紀6、70年代的美國,就是這樣的拷問良心,震動世界。

丹拉瑟垂垂老矣,新聞工作者的銳利透澈始終如一。他的一段紀念文字,折射花旗上下對劉易斯大去的莫失莫忘,不諱言當前的美國此刻正在歷史中間:上溯馬丁路德金與劉易斯的艱苦開拓,前瞻「如此漫漫前路待越」,儘管有振奮人心的「有一天我們必會得勝」期待,裊裊餘音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觸手難及。這位88歲的老記者對美國民權之路能否得以夢圓,顯然未許樂觀。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