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頭是道:口腔扁平苔蘚 - 袁寶榮

頭頭是道:口腔扁平苔蘚 - 袁寶榮

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口腔黏膜炎症,早期只有白斑、紅斑等,但可能發展成癌症。因此,若口腔出現上述病徵,並持續痛楚,便要多加注意並求醫。

口腔扁平苔蘚(oral lichen planus)最常見於面頰,其次是舌頭、牙床和嘴唇,病徵是口腔黏膜出現白斑(leukoplakia)、紅斑(erythroplakia)和潰瘍(ulcer),這些病變可能導致灼熱和痛楚。

白斑最早期病徵是面頰黏膜出現花紋狀白斑,但這些早期口腔扁平苔蘚沒有灼熱和痛楚。病變會持續發展,漸漸出現紅斑,這時口腔開始有灼熱和痛楚病徵。如果病變持續再發展下去,口腔黏膜會出現潰瘍。

口腔扁平苔蘚的病因大多不明,少數患者可能因吸煙、酒精、尖牙或不良的口腔習慣(如咬嘴唇或面頰)而致病。病理顯示是過度活躍T淋巴細胞的炎症。

口腔扁平苔蘚可發展成口腔癌,當口腔出現逐漸擴大和痛楚加劇的潰瘍時,就是癌變的徵兆。癌細胞會破壞舌頭肌肉使患者吞嚥及說話有困難:若癌細胞擴散到淋巴腺,會使頸部腫脹,甚至會擴散到其他器官而死亡。

診斷方法會從病變組織取樣本活檢,在顯微鏡下檢查,以確定是T淋巴細胞的典型炎症和沒有癌變。

治療方法則需找出口腔扁平苔蘚的病因,將病因除去,如停止吸煙、飲酒、進食過敏食物和不良的口腔習慣,將尖牙磨滑,注意口腔牙齒清潔。

若出現口腔灼熱和痛楚病徵,可服用消炎止痛藥。類固醇(steroid)是主要的治療藥物,可有效降低扁平苔蘚的炎症。最常用為口腔藥膏,將類固醇軟膏塗抹患處,每天4至5次,或需要數星期至數月治療才見效。較嚴重扁平苔蘚可直接注射類固醇入病灶,每2-3星期一次。長期使用類固醇要注意副作用如骨質疏鬆症、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患者必須留意扁平苔蘚可發展成口腔癌,要定時找醫生覆檢,如口腔灼熱和痛楚病徵加劇或出現持續擴大的口腔潰瘍,便要立即見醫生和活檢確定是否癌變。

袁寶榮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