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醫極都醫唔好的失眠 - 李德誠

開心見誠:醫極都醫唔好的失眠 - 李德誠

T一直以來非常熱愛他的工作,雖然偶爾會因為工作量過多而間歇失眠,但往往不會多於一星期,在同事眼中,T是個較穩定的人,沒有太多情緒,「有嘢就做」。所以三年前,當T開始出現失眠問題時,他自己也覺得奇怪,最初時候,工作確實有點忙,但之後工作回復正常後,失眠仍然持續,到後來,T因為太擔心自己的失眠,每天晚飯後便被失眠恐懼困擾着,到了求診前的兩周,更出現「完全瞓唔到」的情況,因為上班時壓力特別大,擔心會出錯,T最後決定求診。醫生跟T詳談後,也找不到失眠的源頭,T肯定自己沒有情緒病的病徵,認為若睡得好的話,動力、專注力會正常,也不會有低落的情緒,所以唯一的就是失眠問題。

因為沒有明確的情緒病徵兆,醫生主要幫T改善他的睡眠習慣,提議多做一點運動,睡前聽點輕鬆的音樂等。另處方輕量鬆弛神經的藥物,希望能幫助T放鬆入睡,但並不成功。後來,因為失眠一直沒有改善,在T的要求下,醫生終於處方了安眠藥,不過即使服用了安眠藥,T半夜三、四點仍然會醒來,之後只能夠輕睡,這個時候,醫生開始懷疑T其實患有抑鬱焦慮,T每晚半夜醒來難以再深睡,跟抑鬱症的早醒很相似,所以醫生提議試試服用血清素調節劑,看看有沒有幫助。

服藥個半月後,T的睡眠質素有明顯改善,睡得深了,半夜醒來後也能再好好入睡,也逐漸減少依賴安眠藥,服藥三個月後,睡眠質素基本上回復正常,T很開心自己終於好轉過來,這時候T才跟醫生說:「或者我之前有壓力自己都唔太知。」

實在,有少數人可能因為性格或成長經歷,不太能夠掌握自己的情緒狀態,可能是潛意識的迴避,又可能是真的「先天缺陷」,甚至是因為太忙,而習慣性不理會自己的狀態。無論是哪種成因,即使不理會自己的情緒,情緒問題到最後始終會浮現出來,就像T的持續失眠一樣。不過,要T能夠清楚描述自己的情緒狀態,找到自己壓力的源頭,可能還要花很多工夫,幸好他服藥後失眠的情況有改善,至少生活可以回復正常。

http://fb.me/1486drlee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