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尋薇】跟哥倫比亞食物歷史學家上傳統早餐課:食物篇 - 謝嫣薇

【翻尋薇】跟哥倫比亞食物歷史學家上傳統早餐課:食物篇 - 謝嫣薇

【翻尋薇】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最喜歡從地道早餐一瞥當地人的飲食風貌,未必能一窺全豹,卻是對於飲食文化的根有見微知著的了解。一個絕好的實例:法菜教父Alain Ducasse有一次在香港,起個大早,跑到中環蓮香樓去飲茶。儘管是大清早而且跑到庶民食店去,教父仍然一身西裝骨骨,一派悠然地在嘈雜油膩的環境中,與不知他是何人的公公婆婆一起搭枱嘆茶,而且第一次嘗試吃鳳爪。

他當然也免不了拜訪名店如龍景軒、大班樓,但他明白,要真實了解地道風味、探索一個地方飲食文化的根,是不太可能在高級餐廳裏得到答案。一個真正熱愛飲食的人,他想要接觸的層面,並不拘泥於某個程度上滿足一定虛榮感的名廚名店,假使我能寫飲食寫到80歲,但願我也能越寫越有更開闊的思維、更能虛懷若谷,這是我的一點反思。

加入灰燼一齊煮 印地安人調味料

當我知道哥倫比亞美食行程中,有一天要跟食物歷史學家Julian Estrada一起吃早餐上課,興奮之情不遜於訂到了世上最難訂的餐廳,因為知道這樣的學習機會是可一不可再。我們先在前院嘆了手沖咖啡和即磨熱朱古力,佐飲料吃的是粟米麵糰做成的冬甩──這冬甩為我們移步後院的下半場帶來預告。只見後院擺了一張長方形的大桌(其實是兩張長木桌拼在一起),桌面鋪了蕉葉當桌布,上面擺放了不同品種的曬乾粟米、乾粟米粒,以及相關的食品。之前寫過,粟米飲食是哥倫比亞菜根深柢固的一部份,因為粟米根本就是原產於中南美洲,是以粟米文化是整個中南美的共同飲食語言。作為民間基礎糧食,我在這一堂早餐課中學會,原來他們對於烹煮粟米極具深邃的智慧,並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麼平凡單調!從當地友人Carmen和Julian老先生口中得知,整個中南美洲在烹調某些粟米吃食之際,會把灰燼加入其中一起煮,這種做法始於印地安人,然後傳來成為全民知識。為何會加入灰燼?來自現代城市的我頓感這做法很是exotic!

「印地安人從遠古就會把燃燒過的木材灰燼,又或焚燒過的陸地蝸牛殼所碾碎的灰,跟玉米、豆類、南瓜等一起燉煮,然後裝進陶罐裏,這是他們的傳統食物。數百年來,印地安人把灰燼當作『調味料』加入食物烹煮過程,被某些人視為因為對大地的信仰所驅使,但在二、三十年前,科學家才破解了煮食加灰燼的秘密:因為灰燼跟液體混合在一起後會變成酸性,能軟化粟米粒的外殼,令粟米粒更容易被消化。另外,這些灰燼跟粟米結合在一起,能釋放出天然合成的維他命煙酸,讓營養容易被人體吸收。Julian老先生說到,沒有史料記載,印地安人怎麼掌握到這個秘密,但肯定的是,如果不是他們掌握了這個訣竅,中南美洲的粟米飲食文化也許無法建立,成為主要糧食。他這麼一說,我馬上想起,有時候吃了粟米,上廁所時拉出來的就會見到完整顆粒,是腸胃無法完全消化所致!又,印地安人意識到灰燼的作用是純粹為了給人體提供需要的元素,所以當他們將神聖的穀物祭獻給神明時,是從來不會在裏頭添加灰燼,「人神分明」。聽了這些,當下更拜服他們的原始智慧!太不可思議了!

粟米糭似足大馬Otak Otak

直至今天,中南美洲人在日常早餐烹煮粟米糊時,仍會加入少許灰燼,在文明的進化中保持傳統,所以他們的粟米糊呈灰色狀,在我眼中,當然不是很開胃。我問,你們就是隨地取材嗎?拿平日燒烤剩下的灰燼去用?「是呀!是呀!」如是答。物盡其用,以現代角度,很是環保。

哥倫比亞常見的粟米吃食首推Arepa,一種外層帶酥脆、內裏鬆軟的粟米包,扁平狀,代表性就好像墨西哥的Taco。在哥倫比亞,不管是快餐店如KFC、街邊燒烤店……只要點餐都會附上Arepa。另外還有粟米餅Taloa,準確說法應該是粟米餅皮,近年被一些西方大廚推上神枱,甚至曾有美食雜誌預測它會成為下一個美食風潮。Taloa是採用粟米粉、水和辣椒一起製成,吃的時候夾入醃漬蔬菜、肉片等等,西方大廚的現代化做法是夾煙肉片、香腸、魚柳等,應該比起傳統口味較易被受眾接受。上面寫的粟米糊Atole、還有粟米糭Tamales皆在民間不可少──後者讓我發現,跟新馬一帶盛行的馬來人傳統美食Otak Otak很類似,Tamales是將粟米粉攪拌成麵糊,然後包入餡料(一般是用香料、椰汁醃過的魚肉),最後用蕉葉或粟米葉包紮好,再拿去蒸熟。Otak Otak則是沒有粟米的部份,直接用蕉葉把用香料、椰奶醃過的魚肉包好拿去蒸熟。

Justin老先生分享瑪雅族一句諺語:「寧可笑着吃粟米糊,不要哭着吃朱古力」,我馬上說,廣東人也有這麼一說:「寧食開眉粥,莫食愁眉飯!」大家聽了解釋笑了起來。可見好多遠古智慧是跨越地域、民族和語言的,我們的祖先都不忘藉食物留下給後代的警世俚語,勿為物質迷失自我,追求心靈快樂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當你得到再多卻不快樂,這種得到豈不是比起失去或從未得到還慘?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智慧不足,看不透;惟盼多吃粥,終有一日能參透。

粟米糭Tamales,一般的餡料是魚肉。

在麥德林這山上大宅廚房的飯桌上度過了一個美好的早上,知識跟腸胃一樣大豐收。

很簡單的食品:粟米餅Taloa,配上哥倫比亞產的軟芝士一起吃。

哥倫比亞人善用香料和香草,他們的自家製辣椒醬滿溢芫荽香氣,合我脾胃。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IG:yanwei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