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報道】新型冠狀病毒病對社會經濟影響沉重,香港賽馬會(「馬會」)貫徹「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儘管過去一年面臨各種挑戰,仍努力維持營運世界級賽馬,以回饋社會,幫助最受影響的弱勢社群;並更專注支援社區,增強社會抗逆力。
7月15日星期三,一個非常特別的馬季在跑馬地馬場圓滿結束。正當世界各地的體育賽事,需要取消或大幅縮減時,馬會果斷應對目前仍在全球蔓延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採取必要措施,靈活迅速應變,既保障公共衞生及員工健康,也讓賽事繼續舉行,令全季賽事得以順利完成。
疫情期間應對得宜
早在疫情之初,馬會已決定暫停讓公眾人士進場觀賽,入場限制始於農曆年初三賽馬日,隨後按政府防疫指引及規定相應調整。影響最深是三至四月間,入場人數由疫情爆發前的平均2萬2千人,跌至約300人,並只容許練馬師、騎師、必要的工作人員,以及出賽馬匹的馬主進入馬場。進場強制措施包括體溫檢測、佩戴口罩、填寫健康申報表、嚴格遵守社交距離;騎師亦必須進行病毒檢測。
馬迷在這段時間,可透過馬會的網上及手機平台,流暢觀看及投注每場賽事,吸引更多人採用網上投注服務。例如,馬會在2020年2月推出「FPS轉數快」服務,三個月内已有超過20萬名顧客登記。在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之際,賽馬為全港約七分一人口提供珍貴的「家居娛樂」。
馬照跑 受疫情影響輕微
本地投注額雖受疫情影響,但今季賽馬總投注額亦有逾1,216億港元,屬歷來第三高,與上一季相比僅下跌2.6%,並為香港庫房帶來121億港元的稅項。馬會主席陳南祿表示,馬會今季贏得全球認可與讚譽,會視今個馬季為歷來表現最佳的其中一季,「當世界各地幾乎所有體育活動暫停,包括許多國家的賽馬活動,香港賽馬仍能繼續舉行,令我們能為社會帶來重要的稅款和慈善貢獻,實踐『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
然而,馬會能夠透過其慈善基金回饋社會,多少與業務表現有關;需靠維持穩健的業務增長才能持續。位於廣東省的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是香港的世界級賽馬及未來發展的關鍵,從化馬場及沙田馬場的兩地營運模式,配合馬匹跨境運送往返兩地,於疫情期間仍然有效地運作,於從化馬場受訓的馬匹今季取得139場勝仗。
疫境中展示「我做得到」精神
馬會目前擁有50多個匯合彩池合作夥伴,馬迷遍佈27個國家及地區。匯合彩池的總投注額增至破紀錄的235.8億港元,與上一季相比,升幅為25.3%。陳南祿續指,賽馬有助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面對疫情,我們充分展現靈活性和抗逆力。事實上,環顧全球,香港的賽駒數目相對甚少,但賽駒和賽事仍能取得如此卓越成就,屬難能可貴。為此,特別感謝政府、內地有關部門、所有馬主、練馬師和騎師,以及馬會管理層和員工。感謝他們的支持和貢獻。」
馬會視員工為重要資產,為確保員工安全,除提供口罩外,馬會採取多項應變措施,如特別工作安排、交通費實報實銷,以及在賽事日為員工提供穿梭巴士。馬會並與員工緊密聯絡,為他們提供最新資訊、釋除疑慮。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讚揚香港市民的抗逆力,也感謝馬迷、馬主、馬會會員、賽馬從業員、賽馬傳媒,以及馬會員工的忍耐、貢獻及努力,令2019/20年度馬季得以在安全情況下持續進行及順利完成。他說︰「香港一再展現出卓越的『我做得到』精神,在整個社會和賽馬界均充分反映得到。這個艱難時期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馬會能夠繼續舉行賽事,體現了香港有能力面對和克服重大挑戰。」
與社區同心抗疫
貫徹「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馬會在疫情期間迅速應變,協助香港市民渡過難關,包括撥款近3.46億港元支援一系列紓困措施,並成立緊急援助基金,支援超過210間非政府組織,向受疫情影響的弱勢社群提供緊急支援。
此外,馬會直接捐贈或資助購買超過1,400萬個口罩,並為超過10萬名有需要學生提供免費流動上網數據,予他們在疫情期間網上學習;馬會並透過非政府組織向弱勢社群派發抗疫關懷包。以上種種措施,共支援逾100 萬名有需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