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肚墨水的鑑賞家見到《第一爐香》海報,注意力肯定集中在董橋先生的題字,這方面我既無慧眼也無慧根,自慚形穢不敢置喙,目光反而兜着英文片名轉來轉去:《Love After Love》,究竟什麼玩法?生銹的內置翻譯器,馬上彈出《愛後愛》三隻字,完全莫名其妙,再揣摩才恍然大悟,正確解釋應該是《愛了一次又一次》。那堆被歷代歌手提煉成爵士經典的歐西名曲,不是有一支《Time After Time》嗎,搖頭晃腦跟住唱毫無困難,抽象的時間換成抽象的愛情,造句一模一樣,怎麼便在翻譯中迷失了?真蠢!不停重複墮入愛河的動作,我們有現成的「過盡千帆」,畫面詩意極了,但是小說裏女主角在半山姑媽麾下接受藝伎式訓練,閱人雖然無數,成功闖進寂寞芳心的命中剋星似乎只得一個喬琪喬,獨沽一味竟興起「皆不是」喟嘆,有點奢侈吧?莫非編劇轉移了故事重心,將重擔安置在男主角肩上?老嫩不分見一個愛一個,love after love他倒當之無愧,可是這樣陰陽倒錯,一板一眼的張迷要生氣的,群起杯葛怎麼辦?
照我看,還是《Love Without Love》較貼近內容,委身下嫁浪子的薇龍「等於賣了給梁太太和喬琪喬,整天忙着,不是替喬琪喬弄錢,就是替梁太太弄人」,過的不正是「無愛之愛」的生活嗎?不過最最天衣無縫的,恐怕是遙遙呼應《色,戒》的《Love, Caution》,在愛情關口豎立警告,喚醒那些盲摸摸的初哥初姐,有種普渡慈航況味,也算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