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今強制戴罩 先勸後罰 議員:污染喺上游 下游隔沙都冇用

室內今強制戴罩 先勸後罰 
議員:污染喺上游 下游隔沙都冇用

【武肺再爆發】
【本報訊】第三波武漢肺炎持續失控,港府繼續以擠牙膏方式頒佈抗疫措施,今日將強制戴口罩措施由公共交通工具擴展至所有室內公眾地方,包括商場、街市、樓宇大堂、交通工具總站及轉乘處等,違者最高判罰5,000元,但戶外則可繼續「無罩」。專家認為措施未夠,戶外排隊等行為容易增加傳染風險。

行政會議特別會議通過修改599I規例,規定商場等室內公眾地方必須戴口罩。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宣佈,有關室內地方要強制戴口罩的措施首階段今日生效,為期14日至8月5日,市民身處或登入交通工具時亦須一直佩戴口罩。此外,在所有室內公眾地方,包括街市、超市、商場、樓宇大堂等地方,以及交通工具總站及轉乘處亦要戴口罩。

條例可授權一些處所的管理人員執行條例,一般會先勸喻,市民如果不合作,處所職員可要求執法人員到場處理,違例者可被定額罰款2,000元,或最高第二級罰款5,000元。

強制戴口罩措施今日起擴展至包括街市等所有室內公眾地方,違者最高罰款5,000元。

市民:罰款無大作用

百佳、一田、city’super等超市指,若顧客未有戴口罩入內,職員會要求或勸喻顧客離開。坐擁多個商場的領展稱有需要時會通知執法人員到場處理;同樣擁多個商場及街市的房委會亦表明一旦發現有人違規會勸喻及執法。

陳肇始解釋現時有84.1%個案或為本地個案,亦有大量源頭不明個案,社區存在隱形傳播鏈爆發風險非常高,故須實施防疫措施包括邊境、社交距離、檢疫和監察追蹤。被問到為何不一併實施戶外強制戴口罩,陳指近日個案多涉室內無戴口罩活動,因此針對要求在室內公眾地方及公共交通工具等地戴口罩。此外,室內和交通工具人多擠迫、空氣不流通,若有人無戴口罩,「其他人想避都冇好大空間。」

陳補充,不排除日後擴大範圍,但指強制市民在全部地方戴口罩有困難,例如在空曠地方做運動,執法有難度。至於會否出禁足令,她稱會顧及市民日常需要,會參考其他封城國家措施再考慮。

專家憂現外傭群組

新例實施前,本報記者分別到深水埗北河街街市、交通交滙處和商場採訪,其中街市部份檔主仍拉低口罩處理食物,有魚販甚至除口罩吸煙,部份檔販見記者拍攝始即時戴回口罩。至於商場和交通交滙處的市民防疫意識較高,大部份有佩戴口罩,有市民認為單單定額罰款2,000元無大作用,認為必須重判違規者入獄,始有阻嚇作用。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政府應將強制戴口罩規定擴展至戶外,因市民等車時多數在戶外,難以保持一米距離,容易感染。他又稱不少菲傭及印傭在周末聚會,擔憂若政府遲遲未落實戶外強制戴口罩,將會出現菲傭、印傭感染群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將強制戴口罩範圍擴至更多室內場所或能減少社區個案,但從醫學角度而言是最膚淺做法:「污染喺上游(免檢疫人士),下游做隔沙都冇用,點解唔係封埋源頭?」

另外,政府將限聚令等抗疫規例有效期延至12月31日,陳肇始強調會視乎疫情再出7或14日指示,有關法律框架不等於法例會一直實施至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