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文憑試誕生七狀元,有考獲6科5**的榜眼雖失落狀元寶座,但有考生坦言成績已較預期好。多名狀元及榜眼均心儀醫學系,亦有人受社會氣氛影響,希望修讀法律,實踐公義。
傳統名校男拔萃書院今年誕生兩名榜眼,分別為杜嘉縉和沈旭程,兩人取得6科5**佳績,並在其餘兩科選修科取得5*,他們都選修經濟、物理和化學,並分別在數學延伸課程選修單元一(M1)和二(M2)。杜在化學科和M1取得5*成績,而沈則在通識科和M2取得5*成績。
沈旭程表示考慮到英國修讀法律,他說社會氣候是其中一個推動其修讀法律的原因,又說從初中開始喜歡研究社會的各方面問題,認為法律是其中一個切入點。他稱修讀法律「唔係有咩鴻圖大志」,但希望能夠實現維持社會公義的願望,以及為社會「帶嚟少少影響力」。
男拔榜眼盼讀Law尋公義
香港近年被指法治已死,有志修讀法律的沈旭程指,目前社會環境激發不少港人思考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礎,但相信本着守護公義的心,可以守護香港的法治。他又指目前香港踏入了分岔路,「是非黑白冇以前咁分明」。記者問到底目前社會是否公義,他表示沒有既定答案。
至於杜嘉縉則積極考慮在港報讀中大或港大的醫科課程,並且考慮修讀中大的環球醫學課程,希望能夠「幫到社會有需要嘅人,令香港變得更美好」,而非如坊間所言「因為有個狀元成績就入醫科」。被問到目前醫護人手不足問題,有志修讀醫科的杜表示,香港目前醫療人手短缺,根本問題在於公院的工作環境或條件。他表示雖然各大學都增加了醫科生名額,但公院不改善待遇,「再加多啲學額,都未必可以深層次解決呢個問題。」
另皇仁書院及香港華仁書院各誕一名狀元,分別為吳浩渝及洪臻,兩位狀元均明言計劃報讀醫科。其中曾任學校副總領袖生及獲卓越服務獎的吳浩渝,計劃報讀港大醫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位醫生回饋社會。吳形容今屆考生經歷「獨一無二」,受到疫情影響,考試需要延期,內心有少許忐忑不安,但認為在逆境下最重要是調整心態與步伐。對於近日疫情嚴峻,甚至有加劇可能,吳鼓勵港人要團結一致,便不會被任何困難可以難到。
香港華仁書院首位DSE狀元的洪臻,出身中產家庭,父母從事金融業,他希望入讀港大醫科,疫情沒有影響其從醫決心,他將之形容為考驗,令他反思不是為收入、前景而投身醫療界,而是想幫助病人。對於政府抗疫工作的評價,他表示欣賞政府很快推出限聚令,而在處理傳播鏈、切斷高風險群組方面亦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