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日本演員三浦春馬被發現在寓所衣櫃內自縊身亡,終年三十歲。英年早逝,特別可惜。很多報道介紹他拍過電影《戀空》,因為贏了最佳新人獎,因為女主角是新垣結衣。我更記得的,是早一年面世的日劇《14歲媽媽》。話明《14歲媽媽》,焦點當然落在扮演14歲媽媽的志田未來身上,尤其志田未來有過《女王的教室》好口碑。果然,不負眾望,要喊有喊,要堅強有堅強,被譽為新一代天才童星。
或者是同情心作祟,居然更加留意扮演未成年爸爸的三浦春馬。一來同情他得十五歲,沒經驗,一破處就不幸搞大人個肚,千夫所指,承受的壓力不會小得過堅持生育的準媽媽;二來同情他有個專制如某國領導的母親,連想去做個負責任的男人也被阻止。三浦春馬演得很到位,肯定不只一張俊臉。現在看來,三浦春馬本人的母親,原來會因為需要供樓而不惜一切強迫兒子死要演戲演下去,也難怪小小年紀已經有能力把被母親控制的無可奈何演得活靈活現。
社交網絡氾濫 個個都係阮玲玉
有傳聞指,跟《雙層公寓》木村花一樣,三浦春馬自尋短見,也跟網絡欺凌有關。這大概是活在社交網絡氾濫的現代人,也不只公眾人物,最大的煩惱來源。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有沒有八卦有沒有是非?有。但直接聽得到的,主要來自認識的朋友或敵人,有限數;陌生花生友的意見,很少會傳到當事人耳邊。例如全城也在談論粗口港姐點解生得咁靚偏偏咁爛口,彷彿美女一定講文言文只會閱讀莎士比亞之際,粗口港姐才不用理會屋邨師奶中學宅男的高見。人類沒有退步也沒有進步,科技有進步也有退步。如果事件發生在今日,粗口港姐與富豪的電話錄音曝光不足一小時,肯定連活在北極的華人也聽過,數以十萬計的留言問候嘲笑隨即炸爆當事人不同的社交網絡戶口。不用回覆,齋睇,也費時間費心力。個個也有可能變成阮玲玉。
最慘是社交網絡似毒品。一開始接觸的時候,未必知道它有壞處,只看到它的美麗。到感受到煩惱,想抽身想割斷,才發現上了癮,戒不掉。很多人,給老竇老母老婆老公喪鬧也無動於衷,給網絡上一個三唔識七的無聊人批評一句,反而耿耿於懷。看不通的話,難免抑鬱成病。我們都是凡人,有幾多個學得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能夠把成千上萬的嬲嬲看成對自己施政方針的支持?
總要找個方法解決問題。尤其你沒有足夠財力每個月花費幾萬港元見一見精神科醫生拿幾粒藥丸解困。有人建議過:讚嘅,讓你開心嘅,咪聽囉;彈嘅,讓你難過嘅,咪視而不見囉。我覺得未免太過自欺欺人。舉個設身處地的例子:啞了十幾二十年,近一年,我需要開咪做節目,很多人留言力插懶音難頂,咬字不清似子彈掃射會震穿耳膜害人害物。總有好心人護一護航,讚一讚節目內容不錯呀,已經有改善呀,大家要包容多一點呀。如果,我為讚美而感激,邏輯上,沒可能對批評視而不見,注定會被網絡刻薄留言影響情緒。
阿Q精神 被批評需要資格
不想做只聽到同路中坑讚好的收成期陳健波,或者刪走《楊千嬅》歌詞的楊千嬅,我也不想被陌生人×一兩句便意志消沉。若干年前,我想到了一個方法:用一兩個猛人意見,抵抗不知來自沙頭角還是牛頭角的聲音。又舉個設身處地的例子:很多年前,寫過幾首歌詞,紅了,給網民嘲笑來來去去情情塔塔,首首都是媾唔到女的可憐蟲。你估我想咩?好彩,當時兩位得高望重的前輩先後給我鼓勵過,簡直像仙丹,以後,每逢被攻擊也拿來聞一聞,總算保住小命。即使,他們不是鼓勵,他們批評,給自己尊敬的人批評,也容易接受。
自此,我學會一個道理:要對他人批評,是可以的,但盡量不用刻薄言辭,不擺高高在上一臉權威的態度。即使,心知肚明,刻薄,市場最大,最受歡迎。你永遠不知誰人是林鄭月娥或陳健波,面皮幾公里厚,又有誰是三浦春馬或木村花,會鑽入牛角尖。我不想滿手鮮血,更加不想滿手鮮血而不自覺。看看三浦春馬,靚仔、有才華、受歡迎、前途亮麗,明明是值得羨慕的對象,但他們的傷痕,我們永遠不懂。我不是教徒,有很多《聖經》道理也不認同,我只清楚,沒有人沒有罪到一個程度,可以拿起石頭砸妓女。今日,石頭太輕,要拾起太輕易,到處也是刑場,人人可以毫無代價地把石頭亂擲,沒有少少阿Q精神,恐怕好難抵擋得住攻擊。看開一點,我通常這樣自我安慰:批評他人不用資格,被他人批評才需要一定資格。去選美,也要入到圍,才有機會被不斷不斷網絡欺凌。嘩,呢個世界真係美麗,啲空氣真係清新呀!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快樂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