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免檢疫種禍 口罩令太遲

入境免檢疫種禍 口罩令太遲

【本報訊】第三波武肺疫潮越演越烈,由7月5日至20日,急增761宗個案。疫情不止,原因是政府抗疫政策一錯再錯,與第一、二波疫潮一樣,本港第三波疫潮由外地輸入病毒引起。專家指出,政府容許太多入境人士豁免檢疫,又沒提升檢測量,加上拖延在家工作及室內強制戴口罩措施,種種失誤禍及全港。

武肺確診個案暴增,全港隔離營幾近爆滿,鯉魚門度假村更暫無單位可用。

張竹君月初已籲收緊

今年5月中,衞生防護中心錄得首名豁免檢疫機師確診,6月30日首次有船員確診。至7月8日,政府才收緊所有經機場入境的機組人員及船員入境,但至今已最少有18名船員及9名機組人員確診,當中多名船員來自菲律賓。據港大微生物學系研究發現,本港病毒基因最接近在菲律賓傳播的病毒。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指,相信今波疫情最大可能是由船員將病毒帶入境,並乘的士將病毒傳染司機,司機剛巧在慈雲山一帶聚腳交更,病毒進入食肆等可高速傳播場所。

除機組人員及船員外,政府又批准逾一萬名往返中港工作的人豁免檢疫14日,以及入境時不需進行病毒測試,成為防疫漏洞。由今年2月至5月,政府共豁免約20萬名由外地抵港人士的強制檢疫14日。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指,造成病毒於社區急速擴散的另一項原因,是檢測及追蹤個案速度追不上傳播速度。多名專家早已指本港應將每日檢測量增至最少7,500個,以助及早發現確診者。近日政府指衞生防護中心及醫管局每日做約一萬個檢測,不過卻是社區爆發之後的跟進工作,「點解𠵱家做到之前唔做」。

由本月5日疫潮開始,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不斷發出警號,包括本月7日已指社區傳播鏈嚴重,擔心大爆發;翌日她指是時候收緊抗疫措施,但政府直至前日才實施負責非緊急服務的公務員在家工作。

曾祈殷指,另一項太遲實施的是強制公共場所戴口罩,「專家一早已經講要強制戴口罩,點解以前唔信,𠵱家信?」而新加坡、澳門、內地早已實施公共場所強制戴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