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語】素燒毛公仔落葉衣衫 脆弱白瓷 複製回憶

【藝術人語】素燒毛公仔落葉衣衫 脆弱白瓷 複製回憶

【藝術人語】
逝去感情如何留得住?牢記?遺忘?
香港陶藝家謝淑婷一直把陶瓷當作獨特的相機,把記憶封存。她擅長以日常之物收集回憶,復進行「瓷化」儀式,複製枯葉、女兒小時候的毛公仔與衣服,實物付諸素燒後消失殆盡,轉化為栩栩如生的白瓷作品,原物的肌理、衣服上細節如蕾絲、線頭、針織紋路等均清晰可見。繽紛的物件,變成素白瓷殼,回憶也蛻變得硬朗、蒼白、空洞、冰冷且易碎,要handle with care。

「我是保存了原物件的外殼,但同時也把實物燒毀了,氣味、顏色沒有了,回憶也變了,我們失去了甚麼?」這種涅槃式浴火重生、消失的保留,非常耐人尋味。

學者丁穎茵就曾借《紅樓夢》一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來形容謝淑婷的作品滲透「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愁思,讚嘆她將回憶轉化為有形的泡影。

疫情嚴峻,謝淑婷卻同時參與兩個聯展,一個在大館的Touch Ceramics,展的全是她女兒的白瓷衣物;另一個在Pearl Lam Galleries舉行,呈現風格截然不同的地圖瓷片裝置,主題都跟回憶有關。

地圖,舊時我們去旅行時會手執一張,現在已換成Google Maps。謝淑婷的二〇一八年作品《舊地重遊》開始以地圖講故事,但她的理解多了一個層次,「地圖,作為統治者規劃城市和財產的工具,但你看城市不斷變化,並非當時、當下統治者所能掌握的。萬變才是宇宙的定律。」

她從香港和海外的圖書館找來舊地圖,復親手摹繪,將筆觸化於瓷泥中,地圖拼合瓷土,火化重生留下痕迹,更深刻的探索居住城市的變遷。徘佪消失的地方及對未來之想像中,「重遊舊地」有種對世事無常和人類命運的思考。

日不落帝國離去 「世界一切終消逝」

這次,謝淑婷把地圖玩得更極致。她創作的裝置《繪畫記憶—京城(首爾)1920》,是一組鑲在幻燈片框內的一系列微型白瓷片,放在手工木製測量儀器或相機似的暗箱,引導觀眾仔細地審視圖像及投影。另一面白牆投影着的,是她全新白瓷片複製的數碼影片《繪畫記憶—台北1932》。

為甚麼選二、三十年代首爾和台北呢?因為兩地於二十世紀均曾經歷日本的殖民統治,兩件作品將地緣政治的議題以及其對地區空間歷史的影響相結合,引導觀者進行對比性解讀。在殖民地痕迹被日漸抹走的香港當下,觀看作品不失親切感覺。

「已經沒有人再把曾經統治香港的英國稱為日不落國,摩利臣山已不是一座山。我從舊地圖裏學到的,是任何事物都無法長久,世間一切最終會隨時間而消逝。」謝淑婷說,瓷片的製作過程非常費勁,首先將數頁自己的日記和瓷土混合起來,然後使用釉下彩在宣紙上繪畫舊地圖,再覆蓋瓷土。窯燒後,只有殘缺的地圖被保留,所以她要反覆繪畫達四、五次。「每次開窯都像在瓦礫中搜尋碎片,整個過程超過半年。」

自謔為「儲物狂」的謝淑婷,是個反斷捨離分子,自己小時候的衣服、每晚陪睡的小熊如今也珍藏着,只是不捨得把之瓷化。「我仍會偶爾貼近我的兒時小熊,嗅着它的味道,那是回憶的味道。」

媽媽舊衫母校落葉 「記住一些回憶」

天長地久,時間是神偷,會悄悄將一磚一瓦磨蝕,將回憶清理。

謝淑婷便從患腦退化症的已故媽媽,感受這殘酷的現實。「媽媽患上腦退化症,二〇〇八年已完全記不起家人,有時會講起家鄉話。我開始用她的衣物創作,一來希望她看到作品能勾起開心回憶;二來是通過她的私人物件創作,我想重新認識媽媽,經歷她的經歷。」

謝淑婷昔日的作品《母親no.1(衣車)》,是在縫紉機上放了白瓷複製的手套及蕾絲花,回憶當裁縫的母親,過去在家裏工作,發黃的單據見證母親由馬來西亞離鄉別井到廣州讀書的經歷。《衫350-354號》她用了母親兩件衣服製成白瓷,更特意把「瓷化」的作品製成掛在衣架上,讓人聯想到日常生活。

作品記錄的往事,觀眾雖未能親身經歷,卻能勾起大家聯想連篇,在她口中「物化的攝影」,寄託自己的想像。

謝淑婷也試過重回已荒廢的母校搜集落葉,並把枯葉轉化成薄瓷,以最脆弱的方法保存過去。「燒出來的瓷殼太薄,那天工作室忘記關窗,有些白瓷樹葉被風吹起跌踤了。」回憶就是如此脆弱,當你執着以為有些事永世難忘,某天醒來你卻發現再記不起了。

「最初,我以為瓷化會令我忘記一些事,原來不會,那我就藉此記住一些回憶吧。」謝淑婷嬌柔地說。

早年她更重回已荒廢的母校搜集枯葉,把它們轉化成薄瓷,以最脆弱的方法保存已消失的事物。

謝淑婷用白瓷複製已故母親的手套,放在衣車上,紀念當裁縫的媽媽。

白瓷作品顯示出衣物上的細節,如蕾絲、線頭、針織紋路等。

謝淑婷把女兒的BB衫「瓷化」,衣服消失,化成白瓷,氣味也隨之失去。

謝淑婷同時參與兩個聯展,在大館展出的全是她的白瓷衣物;另一個裝置展在Pearl Lam Galleries,主題跟回憶有關。

裝置《繪畫記憶—京城(首爾)1920》是一幅首爾舊地圖,表達對世事無常和人類命運的思考。Pearl Lam Gallery提供

瓷幻燈片的製作過程非常困難,用釉下彩在宣紙上手繪舊地圖,再覆蓋瓷土窯燒,只有殘缺的地圖被保留,要反覆繪製。

一組微型白瓷片被鑲在幻燈片框內,再由木製測量儀器或相機似的暗箱,引導觀眾仔細地審視圖像及投影。

她們在香港做陶

日期:即日至8月9日
時間:11am至7pm(周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3座203室Touch Ceramics

Alchemist(s)

日期:即日至8月15日
時間:10am至7pm
地點: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601至605室Pearl Lam Galleries

採訪、攝影:鄭天儀
部份圖片由被受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