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再爆發】
【本報訊】港泰護老中心疫情大爆發後,有服務多間院舍長者的陪診員確診,其潛伏期內到訪逾10間安老院服務約20名長者,涉及院舍位於鳳德邨、樂富、竹園、順利和寶琳等,曾接觸長者大部份已送院。有醫生指出,陪診員能穿梭不同院舍屬政策漏洞,可造成不同院舍大爆發。
接連有醫院和安老院舍出現群組爆發,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於疫情簡報會上指,一宗陪診員確診個案令人擔心,該名64歲女陪診員每日會陪一至兩名長者到醫院看醫生,她7月15日入院、7月17日開始咳嗽。
接觸約20長者
病人曾陪同約七名長者到醫院,潛伏期內到訪逾10間老人院、接觸約20名長者,涉及鳳德邨、樂富、竹園、順利和寶琳等地的老人院,亦有一家由嗇色園營運。其接觸的長者大部份已經送院,主要送到聯合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衞生署將盡快整理名單,交由社署安排涉事人士接受病毒測試。她又指,該陪診員並非由安老院舍僱用,故沒有違反院舍員工不能跨院舍工作的規定。
經營七間私營安老院的香港安老服務協會執委李輝表示,自從第三波疫情來臨,院舍爆疫風險非常高,業界已不敢聘用兼職員工,減少院舍人流,但長者有進出醫院覆診和取藥的需要,無法完全避免,院舍已盡量安排長者視像診症,藥物送至院舍時會以酒精噴灑藥袋消毒,減少病毒由社區環境傳入院舍的風險。
由於人手問題,坊間有私人和非政府機構的陪診員,服務不同院舍,由於到訪的醫院和院舍較多,傳播疫症風險相對大,當局追蹤難度亦較高。
兼職陪診員陳小姐表示,各院舍在疫情開始後已很少聘用兼職陪診員,改由院舍人員負責,她亦沒有接到陪診工作。她表示,陪診員一天會帶一至兩名長者到醫院覆診和取藥,疫症爆發前不會有特別防護工具,「知道佢病情,咳各方面,就自己避免啦」,但現時疫情嚴重,相信陪診員感染風險會增加,即使現時有陪診工作,亦要考慮疫情風險才決定會否接工作。
專家:政策漏洞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跨院舍工作會帶來院舍交叉感染,陪診員個案有可能造成院舍的大型爆發,但實際要視乎她何時感染、病毒量何時最高、當時的傳染性和追蹤接觸者的效率等,若及早隔離接觸者,仍可減低院舍爆發風險。他呼籲有關院舍即時隔離曾與病人有接觸的長者,相關員工亦須接受醫學監察。
梁又指出,容許非院舍聘用的陪診員跨院舍工作,是明顯的漏洞,與員工跨院舍工作實際上沒有大分別,但理解不同院舍未必有足夠人手。
梁子超表示,陪診員屬高危工種,應避免一切高危活動,平時亦不要前往多人聚集的地方,若感不適,必須盡快檢測和通報院舍。陪診員與長者接觸時即使戴口罩和勤洗手,但接觸時間長,難百分百隔絕風險,「口罩都有漏氣,洗手都冇可能不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