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星級分析員談港資之死

財經專題:星級分析員談港資之死

最新出爐的恒生科技指數,30隻成份股獨欠港資;資金池充斥中資,政治上香港在國安法後亦淪為中國金融中心。本報訪問多位經驗老道股壇分析員,皆慨嘆現在揀股準則與以往截然不同。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直言,現在是狂燒錢、新經濟股通吃時代;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香港地產股交投會持續萎縮,早晚失去炒賣價值;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在股壇打滾半生,認為散戶較以前貪婪,傳統港資已難以滿足。

林少陽:價值投資定義改變

著名價值投資者、已故亞洲股神東尼(Tony Measor)徒弟林少陽,以價值投資法起家,他指現時一樣憑價值選股,不過時至今日,「價值」在他眼中的定義已改,「市場睇『價值』睇得更長遠,現在未有價值,但原來十年後可以好大價值」。

早在十多年前訪問中,林少陽口中的價值投資,評估標準是公司實際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如了解其現金流折現,「生意蝕本的、或不合理地好賺的,可以不理」。他以此曾揀到四年升七倍的信星鞋業,升幅更勝今日的股王騰訊;也揀中創科實業、德永佳等三、四線工業股,創科回報更高達20倍。

價值投資者林少陽指,當價值觀被挑戰,自救方法是擁抱新價值,順勢而為。

中資網企當道 升值潛力大

昔日,未有盈利公司連上市機會都很微。轉變的契機是內地加入世貿後經濟起飛,大批中資股湧港,「唔係話價值投資、buy and hold不再可行,但投資風格唔同咗;例如中資科網企業因為市場大,而這個贏家通吃的市場,可以靠燒錢壯大,有具大升值潛力,超級大藍籌騰訊亦是2004年上市」。

同時大環境亦已經改變,2009年金融海嘯後,全球低息環境下,令增長率重要性提高,「這不是香港獨有現象,投資者唔睇短線有價值的股,將目光放遠,令增長股價值提高;舊經濟股長遠盈利能力會降低,令股價出現折讓」。

投資世界中,沒有道德對錯,林少陽感慨當價值觀被挑戰,自救的方法就是擁抱新價值,順勢而為。目前林少陽管理的基金,持有不少未有盈利公司,例如信達生物、康希諾,「好似癌症藥費用要一百幾十萬元,越來越多人畀得起,藥係『藍海市場』」。

林少陽指康希諾未有盈利,現時公司正研發武漢肺炎疫苗,他對公司充滿信心,「可以計到藥物打入市場後,一年賺到幾多錢,市場估計佢明年會有盈利,70倍PE左右;2022年就會縮到20倍PE,因為內地經濟好轉,疫苗需求一路上升」。

疫情累港鐵領展 宜沽滙控

今次牛市再臨,不論港股、美股,升勢都是集中科網股,未見有流入舊經濟板塊。林少陽舉例,港鐵、領展這些股票疫情前仍有人追捧,但因疫情的衰退未必能復蘇,「因為新經濟冒起,挑戰佢盈利能力,令風險溢價提高」。

林少陽語重心長指出,令股民輸錢的股票應盡早沽貨離場,「如果今時今日你滙豐仲未走,你要諗吓你mindset係咪有問題,對公司管理、前景,係咪掌握得唔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