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間醫院先後錄得確診病例,其中東區醫院E8病房一名與早前確診患者同病格的病人初步確診;律敦治醫院則有一名曾接受腸鏡檢查的病人確診;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群組亦再增一名初步確診女病人。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社區感染個案多,醫院亦會出現個案,照內窺鏡須與病人近距離接觸,醫護人員亦有風險。
東區醫院及伊院疫情擴散
醫管局昨公佈醫院內感染個案,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表示,早前在東區醫院接受盲腸手術的男病人昨正式確診,十名與確診者同住E8外科病房一個病格的病人全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當中一人本月16日出院後發燒,前日再入院後,昨日亦初步確診,不排除病人是在院內共用設施感染。
餘下有四名病人已出院,將由衞生署跟進,五名留院病人正在檢疫,沒有病徵,檢測結果均呈陰性。另有33人留診於同一病房其他病格,以及40名醫護人員均須接受檢測,暫未有陽性個案。
律敦治醫院一名上周四到日間中心接受腸鏡檢查的女病人前日確診,八名同病格的病人列作密切接觸者,將由衞生防護中心追蹤跟進,負責照腸鏡的醫護人員有偑戴合適防護裝備,故不會視作密切接觸者。至於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的感染群組,再新增一名84歲女病人初步確診被隔離,該群組至今已五人確診。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現時社區感染個案很多,醫院無論如何防範篩檢,均難避免會有個案,醫護人員必須提高戒備,保持社交距離,若被介定為密切接觸者,有檢測結果時亦應當自己是確診個案,減低病毒擴散風險。
他又指出,即使照胃鏡等內窺鏡步驟,由於與病人近距離接觸,特別情況下亦有傳染風險,較理想做法是先為病人進行病毒檢測,但實際現行資源下較難做到,或許要待有更多成熟數據後能討論做法,但醫院防疫策略不能照抄外國,須因時地制宜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