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27個成員國經近100小時馬拉松式談判後,昨清晨終於達成總值1.8萬億歐元(16萬億港元)的救市方案,協助被武漢肺炎重挫的經濟復蘇。法國總統馬克龍一直力爭成為歐洲代言人,如今各國願意放下分歧團結一致,可謂屬於他的一場勝仗,同時也遏止疑歐和極右思潮在歐洲蔓延。
這份協議是歐盟歷來數額最大的救市方案,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是由2021年起為期七年、共1.1萬億歐元(9.76萬億港元)的財政預算;另一部份是名為「歐盟下一代」的緊急援助計劃,以撥款和貸款形式發放7,500億歐元(6.65萬億港元)。成員國曾就「歐盟下一代」中撥款和貸款的比重出現嚴重分歧,最終同意撥款部份由原定的5,000億歐元(4.44萬億港元)減至3,900億歐元(3.46萬億港元),其餘為貸款,資金主要會從金融市場籌集,再由歐盟委員會分配。
要求撥款與法治掛鈎
根據分配準則,西班牙、意大利和波蘭將是「歐盟下一代」的最大受惠者,歐盟會密切監察各取得資金的成員國,確保它們經濟改革和環境等以歐洲為先的政策,其他成員國亦能在得到大多數支持下插手干預。方案尚待歐洲議會表決通過。
峯會上周五開始,原定為期兩日,結果延至昨日清晨5時15分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Twitter宣佈「成交」才塵埃落定。荷蘭首相呂特特意為會議計時,稱若峯會到6時05分才結束,就會打破2000年尼斯會議的紀錄,而即使這次在5時45分告終,也是歐盟歷來時間第二長的會議。
峯會要加時進行,主要因為成員國就方案內容出現嚴重分歧,爭議除涉及「歐盟下一代」的撥款份額,還有部份成員國的政治「紀律」問題。呂特提出歐盟的撥款應與成員國的法治守則掛鈎,劍指波蘭和匈牙利等被指逐漸偏離民主的國家,匈牙利一度威脅否決方案。歐盟委員會為解決爭議,承諾制訂系統訂立條件,阻止背棄法治的國家取得救市資金。
馬克龍默克爾聯手調解分歧
雖然各國代表一如以往在會上針鋒相對,但馬克龍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會上聯手調解其他國家的分歧,攻破外界指法、德兩國內鬥的輿論,成了峯會亮點。有外交官會前憂慮歐盟近年已受金融海嘯、難民和英國脫歐等問題衝擊,已逐漸失去凝聚力,擔心這次談判失敗會再令疑歐、極右和保護主義冒起,如今成員國在二戰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困境下仍能團結一致,為歐盟未來打下了強心針。
各國會後亦罕有一致發表正面評價,馬克龍讚揚峯會達到「歷史性的成果」,令分享債務這前所未有的意念成真;默克爾指方案為歐盟未來七年奠定基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形容方案如二戰後復興歐洲的「馬歇爾計劃」般偉大;意大利總理孔特則稱讚方案具抱負和有效。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