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是警隊「死穴」時事評論員 - 梁啟智

7.21是警隊「死穴」
時事評論員 - 梁啟智

7.21元朗白衣人襲擊市民事件一周年,回看這年來多次民意調查,7.21事件可謂整場抗爭運動的分水嶺。它的重要性在兩方面呈現:第一,它凝固了市民對政府和警隊的不信任;第二,市民對警隊在7.21事件的不滿橫跨所有階層,就連反對抗爭運動的市民對警隊在事件中的表現也十分不滿。相對於一年來的風風雨雨,有說7.21事件才是政府和警隊的真正「死穴」,從民調數字來看有一定道理。

先看總體趨勢。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一直監察市民對警隊的信任度:在去年6月初運動尚未爆發的時候,只有不足7%的市民對警隊的信任度給予零分;來到6月中下旬,也就是6.12金鐘衝突發生之後,零分的比例一下子上升到23%;到了8月初,經歷過7.21事件的洗禮,數字再上升到43%。

往後的數個月,市民對警察「零信任」的比例有起有跌。在8.31太子站拘捕事件和10. 1開槍事件後,比例曾經一度超越五成。但隨着往後中大和理大兩役中的衝突變得更為激烈,以及過去半年因疫情而使抗爭運動稍緩,比例已回落到四成至五成之間。雖然如此,近期的數字仍然比7.21事件後要高。換言之,7.21事件對於很多香港市民來說是個回不去的關口,往後無論如何也不會輕易重新信任警隊。這個不能撼動的基本盤,相信也很大程度上可解釋到去年民主派選民於區議會選舉以及最近民主派民間初選當中的熱切參與。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他們未必能夠參與前線抗爭,但對警隊於7.21事件中的表現仍然十分「記仇」,並且一有機會就會出來表達。

不過,說到7.21事件最為不同之處,還是市民反應的跨階層普及性。今時今日香港社會黃藍壁壘分明,有不少人仍會給林鄭月娥100分,沒有多少事情是絕大多數人都同意的。但來到7.21事件,民調顯示社會各階層與不同政治立場的態度完全一致:警察做錯了。

市民公憤超越黃藍

去年底中大曾有調查問到不同事件有否使受訪者對警方的觀感變差。一般來說,不同立場的受訪者的反應會很不一樣。以8.31太子站拘捕事件為例,支持抗爭運動的受訪者有55%因而對警方的觀感變差;但對於反對抗爭運動的受訪者,比例則只有不到8%;一來一回,總體數字剛好是50%。

來到7.21事件,數字則要高一大截,印證全民共憤。整體來說,有82%市民因7.21事件對警方的觀感變差,比8.31事件明顯要高。細看不同組別,民主派和本土派的數字都高於八成,不足為奇;讓人意外的是建制派的數字同樣是高於八成,和其他派別沒有分別。就算是反對這場抗爭運動的受訪者,也有68%認為警察有問題。如此全民共識,相對多年來各式各樣的民意調查題目,可說是絕無僅有。

說到這兒,總會有人反問:就算所有人認為警隊做錯了,也不等於警隊真的就是做錯了。這質疑嚴格來說是有道理的,正如你回去中世紀歐洲做一次民意調查,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否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但這民意不足推翻事實。不過,社會現象在乎建構,只要有足夠多的人相信一件事,它就會帶來如同真實一樣的,正如有足夠多的人相信銀行擠提的話銀行便真的會擠提。同樣道理,只要有足夠多的人相信警隊執法不公甚至警黑合作,引發社會大眾全方位杯葛警隊,經已足夠帶來嚴重社會後果。民調的目的,是要指出這個問題存在,不多不少。

至於事實本身,獨立調查委員會這個訴求已經說了一整年。政府聽而不聞,訴求不會因而消失,只會進化為要把這個聽而不聞的政府換走。面對如此龐大的民意壓力,一個正常的政府要麼早就叩頭認錯,否則就必然會被轟下台。只是香港的畸形政治制度下,林鄭政府才能苟延殘喘。

對於建制派議員來說,當連他們的支持者也認為警隊在7.21事件當中表現拙劣,他們拒絕獨立調查的立場就顯得相當尷尬。而對於所謂「淺藍」和「淺黃」的支持者來說,他們雖然未必百分百支持抗爭運動,但只要一提起7.21事件,便會立即站在同一陣線。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