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連日湧往各間私家醫院進行病毒測試,衞生署化驗所更被發現滿地樣本瓶有待檢測。在疫情嚴峻、化驗供不應求情況下,有專家建議為低風險市民進行「混合樣本」測試,一旦發現陽性反應才再拆開檢測,有助簡化流程縮短化驗時間。
陽性才逐一檢測
澳洲科學家近日成功研發利用血液樣本,於20分鐘內可確診武漢肺炎的快速測試方法,更預計每小時可做數百個樣本,相信有助紓緩疫情高峯期出現的化驗「大塞車」,亦可避免本港現時沿用唾液測試,因取樣不正確而導致的假陰性。
養和醫院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指出,香港目前主要有兩大類測試,分別為病毒核糖核酸(RNA)和抗體測試,以前者較常用,即利用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簡稱PCR)偵測病毒核酸,當中又再細分為傳統核糖核酸測試和快速核糖核酸試劑,前者需約六小時,快速測試則只需45分鐘,惟後者壞處是同一時間只能做數個。
不論是採集深喉唾液樣本或鼻咽、喉嚨樣本,都需要經過提取病毒核酸及放大DNA的步驟。所有在公院、私院驗出的陽性個案,都需再送到衞生署覆檢,衍生出所謂「初步確診」個案,成為確診個案需時也較長。
內地有實驗室進行「滙聚檢測」,馬紹鈞解釋,這是將多人的樣本混合成一個進行測試,如果發現陽性反應才逐一再作單獨檢測,適用於低風險組群,可短時間內增加檢測量,「五人一組,結果陰性就可以全部當陰性,當有1,000個樣本做200個test就搞掂」。
促讓更多私人化驗所參與
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表示,政府如希望做到全民篩查,應開放讓更多私人化驗所參與檢測,估計全港最少有30至40間私人化驗所有能力做PCR檢測,如可仿效德國「混合樣本」檢測方法,以10人為一組分析,可加快達到大規模篩查,形容是「非常時期使用非常手段」,但需慎選低風險人士進行,「好多市民去驗都係求個安心」。